生活中有一种野蛮的力量,让你做不了你自己。但音乐,可以让你重新做回自己。
许嵩的歌曲表面上是调侃,骨子里却有着浓重的理想主义情节。加盟海蝶后,从《苏格拉没有底》《梦游计》《不如吃茶去》到近日的《青年晚报》,音乐越发偏向于一种见解性的社会议论。与最初网络流传的《自定义》等不同,踏足乐坛十年,许嵩的作词已经炉火纯青,创造了一个新的语境。
正本溯源,人的成长就是一个觉悟的过程。
很多时候,许嵩更像一个文人而非歌手,亦或是用社会公知这个词更加贴切。很多人说现在许嵩的歌已经没有以前那么火热和好听了,曲词也越发的诡异。其实他只是不愿意按照现今流行的逻辑来创作,与其说是一种对传统音乐的颠覆与重新定义,倒不如说是一种本质回归。什么是音乐,真正的艺术是人类心灵对外界事物的。音乐亦然,它带给我们的是持续的感动与思考。作为华语乐坛中为数不多有风骨有坚持的歌者,许嵩把对社会民生的思考用音乐表达得淋漓尽致。我见过太多渴望摆脱体制,向娱乐化转型的创作者,将文化生活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而许嵩用一种返祖形式,在新时代演绎着传统的人文价值。
例如《幻胖》,折射着现今荒谬的审美和女孩扭曲的精神世界;例如《奇谈》,用一种隐晦又直接的方式讽刺着趋炎附势的社会人群。
我曾一度好奇这张专辑为何用《青年晚报》这样复古的名称。报纸作为承载着新闻传播的传统媒介,逐渐被这个娱乐时代淡化。可翻阅旧日的沉淀,何尝又不是一种雅俗共赏。
一语双关,跨越而立之年的许嵩,是不是也借这张专辑给广大听众交附着一份青年晚期的汇报呢?
总在盼望 总在失望
日子还不都这样
俗的无谓 雅的轻狂
还不都是一副臭皮囊
许嵩的词充满着现实的批判精神,以人文关怀的眼光来看待尘世的世态炎凉。这就是他的深情所在,浅白地直抒胸臆,深沉的反讽像是《红楼梦》里的疯道长吟唱的歌谣。“俗的无谓,雅的轻狂,还不都是一副臭皮囊”,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每个人的肉身都是暂时存在的躯壳。《嘲顽石偈》中有言“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新就臭皮囊”。越来越多的人在生活的盼望与失望中逐渐迷失本心,终成就了一番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闹剧。也许只有顿悟本性的清幽,才能回归本我。毕竟,翻来覆去日子还不都这样。
他们说快写一首情歌雅俗共赏
落笔传神还要容易传唱
上得厅堂也下得厨房
就像我一直在找的姑娘
浮躁,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这是一个丢失了哲学与思想的年代。正如文学艺术与娱乐大众的难以调和性,“落笔传神还要容易传唱”本身就是两个分裂的极致。何为雅俗共赏,能让各种文化阶层的人都能接受,就像“上得厅堂也下得厨房”的姑娘,可望难即吾将上下而求索。
快写一首情歌雅俗共赏
打完字谜还要接着打榜
如果胡同弄堂全都播放
气韵里居然添了些孤芳自赏
谁的故事有营养
大俗或大雅的都在理直气壮
洒狗血或白雪的现场
都邀我观赏
还真是大方
陈奕迅《低调》有一句歌词“害怕宠坏观众变导演”,顺应观众可能无形中就会被观众左右你的创作,尽管也许你的作品能够卖的很火。“如果胡同弄堂全都播放”在这种“打完字谜还要接着打榜”的气韵中,营造着一个个轻浮的噱头。也许在这种娱乐化的大众媒介下,我们都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也许每个音乐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很大的自我,孤芳自赏也不过一种落寞的嘲讽。
“谁的故事有营养,大俗或大雅的都在理直气壮”不难理解在这个世俗与功利的社会,在鼓噪的媒体与大众的捧架中,无论是大俗还是大雅都只是自嘲自损,自吹自擂的表演技法。“撒狗血或白雪的现场,都邀我观赏”,随着公众的开放与接受尺度日益扩大,狗血白雪的登堂入室已屡见不鲜。纵使众人唾弃之,拥戴之。猎奇式的围观心理和可望不可即的艳羡心态,怕是二者兼而有之。有没有一种生活雅俗共赏
情节起伏跌宕让人向往
满纸荒唐中窥见满脸沧桑
触到神经就要懂得鼓掌
别说一不在乎二没期望
太超脱 中枪中奖感觉会一样
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真正雅俗共赏的生活也不过是柏拉图的向往罢了。“满纸荒唐中窥见满脸沧桑”,也许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也只能苦笑身不由己。“触到神经就要懂得鼓掌”,人生如戏锣鼓震天的舞台,人人是观众亦是演员。戏里春秋戏外听,再怎么的“情节起伏跌宕”也无法做到彻底的圆满。正如歌曲开头所唱
是否每一部戏都看得完整场
是否每一天过得都有多难忘
真正可以心如止水的放下尘世间的牵绊么。我想非也,“一不在乎二不期望”的都是一种虚妄的揣测。“太超脱,中枪中奖感觉会是一样”,大悲或者大喜都只是刹那的情绪。曲终人散,万境归空只教人间荒诞戏一场罢了。
什么是生活?文以载道,用妙玉的判词来解说吧,“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高雅与通俗并无明确的界限,正如电影《发条橙》中“欲界”与“无色界”的两种极端冲突的展现,我们却能从中体会到所谓人性“高雅”中所带有的压迫和抑制,与人性“低俗”中表达的自由与真实。
雅俗共赏,本就是一种对立与统一。
作为内地为数不多的全能型创作才子,每个成功的作品都是顺应或者符合那个时代的消费需求。比火热的传唱更重要的是,对公共社会的反省意识。反省意识是当下知识界和媒体严重缺乏的品质,思考,持续的思考,是每个有志青年的责任使命。文艺向来是服务于大众的指引,关于民生的权利、平等的逻辑、对社会的思考......恰若音乐界的鲁迅,许嵩用他略带讽刺的现代主义笔触淋漓地重塑着创新意识与人文情怀,弥合着这个鱼目混珠的华语乐坛。
毕竟,在黑夜中坚持苏醒的人,代表着人类灵魂的坚守。
祝福许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