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是专业艺术院校,给你感觉是在学校玩摇滚的都不会有后来。 毕业后的就业选择是一方面。不谈毕业后各奔东西的情况,就算仍然在同一个城市,每个人所学专业各不相同,工作性质与工作方式有很大的差异,聚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更不要提随着年龄增长不得不面对各种生活问题后的精力分配了。 更重要的一点是学校里乐队的平均音乐素养和水平能力问题。按照上面的说法,一些活跃在各种音乐节、livehouse的乐队的成员们也都有各自的工作,也要结婚生子啊,这怎么解?看了很多知乎上关于校园乐队的答案,各种热血燃烧,各种热泪盈眶,可细读不难发现,水平都很低啊!大学里的乐队们,在某某晚会翻唱几首摇滚乐经典,弄一两首原创,台下的同学们就已经看得一愣一愣的了,然后乐队成员们满足感爆棚,享受着摇滚天皇巨星的感觉。可一旦离开了学校,学校乐队们就会发现自己与这个城市平均水平的巨大差距。这时学校乐队会分成两拨,一拨人选择离开学校在城市中锻炼自己,争取在各种livehouse的演出机会,拼场、暖场来者不拒,台下的观众只有三三两两,没有了热血和热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拨人不再是你眼中学校里的乐队,他们的后来已经不是这题的讨论范围;还有一拨,选择继续扎根于校园,继续热血热泪,成为你眼中学校里的乐队,在学校这个音乐环境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做着校园里的明星。他们录所谓的专辑,开告别演唱会,终有离开学校走入社会的一刻,这时他们眼里的后来已经和真实的后来发生了巨大的偏差,然后就没有了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