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鞍综合征的临床检查手段丰富多样,旨在精确诊断病情。以下是详细的检查流程:
一、X线检查
通过蝴蝶鞍平片和体层片进行观测,典型的表现形式占比达到75%。在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蝶鞍的变形。如果蝶窦发育不良,鞍深径会增大,呈现卵圆形形态;蝶窦发育良好时,则鞍扩大为矩形。正片则显示鞍底均匀对称凹陷。还需注意鞍底骨质的变化,空蝶鞍时均匀性增厚,而垂体腺瘤时则骨质变薄。
二、气脑造影(PEG)
此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鞍内气体的充盈状态,偶尔还能观察到新月形影,垂体被推到蝶鞍后下部。
三、颈动脉造影
通过这一检查,如果鞍内肿瘤未能向鞍上扩展,将有助于否定垂体腺瘤的存在。
四、同位素脑池造影
这一检查仅针对出现脑脊液鼻漏的患者。
五、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
利用高分辨率CT冠状扫描或磁共振成像,可以迅速而无创地进行诊断。典型的图像特征包括鞍窝扩大、垂体萎缩变形,并被与鞍池相同的低密度脑脊液所取代。加强直接冠状位置CT扫描时,如果没有发现增强迹象,说明病情可能较为严重,垂体受到较大压力并被推移到下部。垂体手柄可深入鞍底,形成独特的“漏斗征”。
这些检查手段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和评估空鞍综合征的病情,从而制定出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患者在接受这些检查时,应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医生,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