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肩膀疼痛的话题,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将其归咎于肩周炎。肩周炎并非肩膀不适的唯一原因,对它进行深入探索后,我们会发现其实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多样的肩关节问题。
究竟什么是肩周炎呢?对此,医学界给出了三种不同的答案。第一种是冻结肩,也叫五十肩,这是最为准确的说法。第二种是指肩关节周围的广泛疼痛,这一诊断正在被更精确的诊断所替代。第三种可以看作是废纸篮诊断,即当肩关节周围疼痛而诊断不明确时,就会被笼统地称为肩周炎。
当我们深入探讨冻结肩的诊断标准时,会发现它依然遵循着1934年Codman提出的五个标准,其中包括病症的慢性特征、肩关节三角肌止点周围的疼痛、夜间疼痛、肩关节活动的主动与被动受限以及X线检查结果阴性等。除此之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已知原因的肩痛,如类风湿病等。冻结肩主要发生在40-50岁的人群中,其发病与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临床上,冻结肩常常与其他肩关节疾病产生混淆。例如,肩袖撕裂、钙化性肌腱炎、关节炎等疾病的表现与冻结肩有所重叠,因此鉴别诊断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区分这些疾病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三角肌损伤、硬化以及肿瘤等疾病的特征在于其浅表的外观变化、明确的痛点以及内收和外展活动的受限。肩锁关节病损则包括损伤、骨关节病、钙化以及炎症等,其特点在于明显的表面痛点和活动受限于150度以上。钙化性肌腱炎则因其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如冈下肌腱钙化与冈上肌腱钙化等。盂肱关节病损也可能与冻结肩表现一致,但每种病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例如,肩关节韧带样纤维瘤就很难识别,需要结合病史和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其他如颈椎病、肺肿瘤以及胸腔出口综合征等也会导致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对于肩部不适的患者来说,鉴别诊断是极为关键的环节。只有明确了病症的类型和病因,才能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康复。因此我们在面对肩膀疼痛时不能一概而论将其归为肩周炎需要仔细鉴别病因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