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变性是视网膜裂缝的潜在温床。视网膜因血液供应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周边区域和黄斑区域,更容易出现变性的迹象。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视网膜变性类型及其特点,这些变性状况被视为视网膜脱落的危险因素。
格子样变性,它与视网膜脱落关系紧密。在孔源性脱落眼中,网膜裂孔占比高达40%。而在正常的眼睛中,约有7%存在格子样变性。这种情况常见于颞侧或颞上象限的赤道与锯齿边缘之间。这些区域呈现梭形或条状的变性,其长轴与锯齿边缘平行。病变区域的视网膜明显变薄,内含许多交错排列的白线,形成网格状外观。这些白线实际上是闭塞或带有白色鞘的外周血管,色素团可能源自视网膜色素上皮。
其次是囊样变性,主要发生在黄斑和颞下锯齿边缘附近。病变边缘清晰,呈现圆形或类圆形,深红色。周围的病变组织略高,呈簇状分布。特别是黄斑囊样变性,呈现出蜂窝状的结构。
霜样变性主要出现在赤道部和锯齿缘附近。在网膜表面,可以看到覆盖着细小白色或黄色颗粒的区域,这些区域的厚度不均匀,就像覆盖了一层白霜。这种变性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与格子样变性和囊样变性同时出现。在赤道部,霜样变性甚至可能融合成带状。
铺路石样变性则好发于下方周边网膜。表现为多发性、境界清楚的萎缩病灶,这些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淡黄或有色素边缘。大大小小的病灶排列在一起,像铺路石一样。病灶中央的脉络膜毛细血管会萎缩,露出脉络膜大血管或白色巩膜。
当视网膜受到压力时,眼底凸起部分会变成不透明的灰白色,称为压力白色。随着疾病的进展,即使在无压力的情况下,该区域也可能呈现灰白色,称为无压力白色。其后缘有时会形成清晰的山脊状结构,这种情况在上方的周边网膜中更为常见,被认为是玻璃牵引的征兆。
干性视网膜纵向褶皱是从锯齿缘的齿缘向赤道部伸展的褶皱。这是视网膜组织过度生长的折叠现象。褶皱的后端受到玻璃体的牵引,容易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