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在于其急性发病特点,主要影响的是中老年人群,多数患者具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病史。面对这类患者,我们需要密切关注他们是否出现失语症、偏瘫等症状。结合脑脊液检查、脑血管造影术以及头颅CT扫描等诊断手段,确诊并不困难。但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对其他的急性意识障碍和局灶性病变进行鉴别。
实验室检测是我们初步判断病情的重要手段。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脊液压力、常规和生物化学检查通常处于正常范围,但如果梗死面积较大,脑脊液压力和蛋白质含量可能会有所增加。在急性出血性卒中期间,周围血液的白细胞计数会略有上升,脑脊液压力也可能升高,外观可能呈现粉红色,蛋白质含量增加。
特殊检查如脑电图、颅脑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脑扫描等,对病情的确诊具有极高的价值。脑电图在脑梗塞和脑出血的急性期会显示弥漫性异常,慢波增多,病侧半球尤为明显。颅脑超声检查在急性脑梗死期通常无法检测到中线波偏移,但在大面积梗死情况下除外;而在急性脑出血期,中线波常偏移到病灶对面。
脑血管造影、头颅CT扫描等也是重要的诊断工具。脑血管造影可以显示出闭塞的血管,有助于脑梗死的诊断;而头颅CT扫描对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诊断价值极高,梗死区域在2~3天后会发生低密度变化,急性脑出血血肿则为高密度阴影。
在鉴别诊断方面,我们需要区分急性脑血管疾病与其他病症,如急性颅脑损伤、慢性硬膜下血肿、脑瘤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一氧化碳中毒、代谢性中毒性脑病等也需要进行鉴别。这些疾病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
最后要特别提示的是,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病程与病变的大小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于大面积梗死或严重脑出血的患者,如继发性脑室出血、严重脑桥出血、小脑出血等,需特别注意,因为这些患者可能会因严重的脑水肿而在疾病数天后出现生命危险。及早诊断、及时治疗是降低风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