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动症:一种需重视的孩童行为异常问题
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小儿多动症可能是一个令人困惑和担忧的问题。当孩子们表现出异常的行为时,我们需要正确地识别并判断,以避免出现误判。
那么,小儿多动症究竟是什么呢?
小儿多动症,也称为儿童多动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在医学术语中,它又被称作脑功能轻微失调、注意缺陷障碍等。这类患儿的智力和基本能力是正常的,但在学习、行为以及情绪方面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注意力短暂、活动过多以及情绪易冲动,这些症状可能影响其学习成绩,并在家庭和学校的日常生活中造成困扰。据研究,学龄儿童中的发病率相当高,约占全体小学生的1%~10%,并且男孩的发病率远高于女孩。早产儿童中患病的情况也更为常见。
那么,如何识别小儿多动症呢?
观察孩子是否注意力不集中。比如,在做作业、工作或游戏时,是否经常无法保持集中,或者经常犯一些由于粗心造成的错误。还要注意孩子是否常常在与人交谈时显得心不在焉。
观察孩子是否表现出多动或冲动行为。例如,常常手脚动个不停,或在需要保持坐姿的环境中无法保持安静等。这些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显得非常突出。
要将小儿多动症与孩子的正常好动区分开来。正常好动的孩子虽然可能有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但他们对有兴趣的事情能够专心致志。而多动症的孩子则无法做到。正常儿童在需要控制自己时能够控制得住,而多动症的孩子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为了更准确地诊断小儿多动症,可以进行一些检查。例如翻手试验、指鼻试验和点指试验等。这些检查可以观察孩子的动作协调性、速度和错误次数,从而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多动症的情况。
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和关注。当孩子们表现出异常的行为时,家长和老师应该正确识别并处理,以避免误判和不当处理。通过适当的检查和治疗,大多数小儿多动症的孩子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