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在临床实践中,感染性休克多由细菌感染引发,其主要的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类:
1.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杆菌、痢疾杆菌等,是引发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原因,约占半数以上。脑膜炎双球菌、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等也是常见的致病菌。
2.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等,也是引发感染性休克的常见原因。
3.条件致病菌:近年来,一些条件致病菌如克雷白杆菌、沙门菌、变形杆菌、厌氧菌等引起的感染性休克呈上升趋势。
在儿童疾病中,如暴发性流脑、中毒性菌痢、败血症、重症肺炎、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也常见引发感染性休克。
二、发病机制
关于感染和休克的发病机制,最新的概念和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炎症免疫反应失控:这是感染性休克的启动机制。当全身或局部感染时,病原体刺激机体细胞产生多种抗炎介质,若炎症促进/抗炎平衡失衡,便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或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这可能是感染性休克的启动机制,其后可能引发微循环障碍、神经系统紊乱以及内分泌和体液因子紊乱,这些是不同层次休克病理生理机制相互影响形成的恶性循环。
2.各种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感染引发的SIRS,都被称为败血症。从败血症到感染性休克,再到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染性休克可能继发于MODS,也可能在整个过程中反复发生。
3.传染性休克是急性和慢性病恶化导致死亡最常见的病理过程之一。它通常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休克机制,包括低血容量休克、血流分布休克、心源性休克以及多器官功能损伤。各种非传染性休克的晚期,即难治性休克阶段,其发病机制与传染性休克相同。
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障碍,对其深入理解和研究有助于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