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老年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脏状况时,我们发现大多数患者并没有器质性心脏病。一小部分患者可能患有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如三尖瓣下移和肥厚性心肌病等,这些病症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预激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的房间传导问题,表现为心房冲动通过所谓的房间旁路部分或全部提前到达心室,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快速心律失常。
要深入理解预激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我们需知道除了标准的房间传导组织外,还存在由普通工作心肌组成的肌肉束,它们连接着心房和心室,这些旁路被称为房间旁路。据推测,这些房间旁路可能是由于发育障碍和残留的房间连接而形成的。
在人类心脏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房间的肌肉连接逐渐被房间的纤维环分离或退化。当心房和心室完全发育成熟后,希氏束成为心房向心室传导兴奋的唯通道。如果房间纤维环发育不良或房间肌肉连接退化不完全,就可能引发房间通道异常,即出现预激综合征。这些房间旁路主要分布在房间环区域,除了左右纤维三角外,还有一些位于正常房间的交界处。
我们可以按照其位置对房间旁道进行详细分类:
一、前隔室旁道:位于房间环的水平面上,呈现锥形结构,内部和外部区域各有特点。该区域旁路对于心脏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二、后隔房旁道:位于心脏后交叉口的附近房间环,即后隔区。这个区域的旁路被称为后隔室旁路,对心脏电信号的传导具有关键作用。
三、右侧房间旁道:位于三尖瓣环的游离壁上,与前隔区和后隔区相邻。根据其位置,右侧房间旁道可分为前外侧和后内侧。
四、左侧房间旁道:位于二尖瓣环的游离壁,延伸到左纤维三角形和后隔区。
关于房间旁道的传导特性,典型的传导表现为速度快、无递减传导性能,其传导时间恒定。部分左心室旁道具备双向传导能力,而另一些则仅具有单向传导能力。这些特性与预激综合征引发的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预激综合征的解剖和电生理机制十分复杂,深入理解其特点对于诊断和治疗相关心脏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