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世纪早期,就有医学界人士提出一种观点,认为宫内感染可能导致胎儿罹患心内膜炎进而引发心内膜弹性纤维增生的问题。对于这个充满困惑的病症,医学界一直在探寻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了诸多理论。
病毒感染被认为是引发这一病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胎儿在母体内或出生后可能因病毒感染引发炎症反应。柯萨奇B组病毒、腮腺炎病毒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等被怀疑与此病有关。例如,柯萨奇病毒曾被从死于心内膜弹性纤维增生的儿童心肌中分离出来,并在组织学观察中看到了心肌炎的变化。甚至有人通过鸡胚实验,在妊娠早期接种腮腺炎病毒,成功使孵化器中的胎儿患上此病。有报告指出由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引起的弥漫性心肌炎可能发展为心内膜弹性纤维增生。北京儿童医院的病理数据也显示,在102例病例中,有65例存在心肌炎变化。
除了病毒感染外,还有几种可能的致病原因被提出。例如,宫内缺氧可能导致心内膜发育障碍;遗传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有9%的病例属于家族性发病,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疾病;心型糖原积累、粘多糖和肉毒杆菌碱缺乏的儿童也可能发生心内膜弹性纤维增生;当心室高度扩大时,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心内膜弹性纤维增生。
心脏病变表现为心脏扩张,心内膜增厚,颜色呈乳白色或灰白色,光滑明亮。病变通常涉及整个心脏,但主要影响左心室,其次是右心室。乳头肌、肌腱、二尖瓣和主动脉瓣也可能受到波及。心室壁可能会形成附着的壁血栓。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心肌细胞纤维化,有时伴有间质单核增生。根据左心室的大小和病变特点,可以将此病分为两种类型:扩张型和缩小型。扩张型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95%,而缩小型则主要见于新生儿。
对于这一复杂的疾病,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因,以便为病患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服务。希望通过不断的医学研究和探索,我们能早日找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为病患和家属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