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妇科问题中,痛经可谓是常见的一类现象。每每提及痛经,不少女性都深有感触,其带来的下腹部疼痛、坠胀等症状,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痛经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别,其中原发性痛经占据了绝大多数,其特点在于生殖器官并无器质性病变。而继发性痛经则是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发,情况较为复杂。
原发性痛经常常在青春期,尤其是初潮后的1至2年内出现。疼痛往往从月经来潮时开始,最早在经前12小时便能感受到,行经的第一天尤为剧烈,持续两到三天后逐渐缓解。这种疼痛常常是痉挛性的,位置在下腹部耻骨上方,有时还会放射到腰骶部和大腿内侧。伴随疼痛,还可能出现的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在严重时甚至会出现面色发白、出冷汗的情况。经过妇科检查,通常无法发现异常。
对于痛经的成因,有七个主要的因素需要了解。其中包括子宫颈管狭窄、子宫发育不良、子宫位置异常、精神及神经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以及子宫内膜和月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升高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痛经的发生。
面对痛经,也有一些应急方法可以尝试。保暖是关键。通过喝热水、多穿衣服等方式加热身体,可以有效扩张血管、加快血流,对抗子宫收缩,从而减轻疼痛。保持头低臀高的姿势也能改善子宫后倾的位置,方便经血外流,解除盆腔瘀血,减轻腰背的疼痛和不适感。多吃素食、看喜剧放松大脑、学眼镜蛇运动以及慢慢爬行等方法也能有效缓解痛经症状。其中,大豆富含的植物性雌激素对抑制痛经效果最为显著。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喜剧时,体内产生的内啡肽能切断疼痛信号,达到暂时止痛的效果。而活化脑细胞膜的多巴胺则在我们感到愉悦时释放出来,发挥止痛功效。
痛经虽然给女性带来诸多困扰,但只要我们了解其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应对,便能有效地缓解甚至避免其带来的痛苦。每个女性都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学会正确呵护自己,远离痛经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