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花生油领域的问题不断暴露。除了被检测出超标之外,又有媒体披露,市面上部分声称产自东莞的花生油,实际上是由棉油、大豆油混合,再加入香精调制而成。这引发了公众对于食用油安全的广泛关注。
专家指出,棉酚是存在于棉籽中的一种天然色素,其中的游离棉酚具有毒性。在棉籽油的生产过程中,这种物质会对油脂品质产生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粗制生棉油中含有可能导致男性不育的成分。
除了上述的非法添加问题,记者调查发现,许多食用油并非像其标签所示的那样是纯正的单一油品。例如,某些品牌的大豆油或橄榄油中,就含有精炼棕榈油的成分。对此,有关专家表示,棕榈油因其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而价格相对较低,许多食用油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会将其加入食用油中。最近,温州工商局就查出了部分食用油被不法商家掺入了廉价的棕榈油。
据了解,掺入廉价棕榈油的食用油在低温下容易凝固。但并非所有凝固的食用油都存在掺假问题。不同油品的凝固点不同,例如大豆油、葵花籽油、菜籽油的凝固点都在-10℃以下,而花生油和棉籽油的凝固点稍高,但也仅在0℃附近。棕榈油和椰子油的凝固点则较高,在25℃以上。这些凝固现象都是正常的,只需稍微回温即可溶解。
值得一提的是,的危害性不容忽视。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这种物质对人和动物的肝脏组织具有破坏作用,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肝癌和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最为常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对于食用油的品质和安全,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确保我们的餐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