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是孩子世界的本能方式,是他们独特学习能力的体现。并非所有的模仿都是值得我们鼓励的。针对一些孩子的特定模仿行为,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健向我们发出了警告。在接受《生命时报》的采访时,杨健主任指出,对某些行为的模仿,如结巴、做鬼脸、对眼以及瘸腿走路等,可能会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甚至影响他们的正常成长发育。
孩子们热衷于模仿,往往源于他们的好奇心和觉得某些行为有趣的驱动。由于孩子的辨别能力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在模仿他人动作时,往往无法分辨好坏。正面的模仿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助其学习知识;但负面的模仿行为,却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比如,孩子模仿结巴说话,有可能最终真的形成口吃,数据显示超过60%的口吃患者都是因为童年期的模仿。同样,频繁做鬼脸可能会导致面部肌肉不自然,总爱对眼可能会形成斗眼,瘸腿走路的模仿则可能影响孩子未来的走路姿势。
家长们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帮助他们辨别哪些是好的模仿,哪些是坏的模仿。一旦发现孩子有上述不良模仿行为,家长应立即在习惯形成前予以制止。在制止孩子时,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孩子参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孩子逐渐忘记要模仿的动作。重要的是,家长在孩子做出这些动作时,一定要保持严肃的态度,避免嘲笑,因为这会无意中鼓励孩子的行为。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更加细心和耐心,正确引导孩子的模仿行为,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我们无法回头。让我们携手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健康、更美好的成长环境吧!(实习编辑嘉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