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揭示,孩子们常常体验到的“生长痛”其实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源于孩子骨骼迅猛生长,而周边神经、肌腱、肌肉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从而引发的牵拉性疼痛。生长痛多发生在4至10岁的孩子身上,与其生长速度过快、过度疲劳、微量元素缺乏,以及腿部血流减缓淤滞,甚至天气变化都有关联。家长们可以通过几个特征来辨识生长痛。
疼痛主要出现在孩子的下肢,特别是在膝、踝关节周围的腿部。偶尔也会在腹股沟区出现疼痛,但通常位于关节以外的地方。这种疼痛往往是双侧的,不过也有单侧疼痛的情况。表现为酸痛或刺痛,持续时间从数分钟到最多不超过一小时。
生长痛的特性在于其肌肉性疼痛。这与关节或骨骼的疼痛有所不同。生长痛主要是肌肉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牵拉感,而非关节或骨骼的实质性疼痛。
生长痛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通常在夜间发作。这并不是说白天孩子就不会感到疼痛,而是因为白天孩子们的活动量较大,疼痛相对不易察觉。到了夜里,血流减缓,疼痛就会变得尤为明显。
对此现象,专家建议家长们不必过度担忧。生长痛是孩子们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需要采取特殊的干预措施。可以适量给孩子补充一些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这些维生素有营养神经、缓解神经牵拉疼痛的作用。这种作用并不显著,并不需要给孩子服用止痛片。是药三分毒,应当避免随意给孩子用药。家长们可以用热毛巾对孩子的疼痛部位进行按摩或热敷,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不适感。
生长痛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家长们应该正确理解和对待。除了生长痛,还有许多关于孩子健康保健的知识需要家长们去了解和学习。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家长们应该积极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不断提升自己的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