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我国烟民一年比一年多 为何控烟难?

吸烟的危害如同毒品,每年我国都在倡导控烟,呼吁人们少抽烟,最好能够。烟民的数量却逐年攀升,令人担忧。为何我国的控烟之路如此艰难呢?

据统计,我国15岁至69岁人群的吸烟率虽然有微弱下降,但总体吸烟率仍居全球首位,烟民数量超过3亿。从2000年到2011年,我国生产量增长了45.3%,生产和消费均居世界前列。

早在2005年,我国已加入世界《控制框架公约》,然而目标的实现情况却并不乐观。控烟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履约协调部门的政企不分、价格偏低、缺乏全国性控烟立法,以及广告和赞助依然存在等方面。

其中,履约协调部门的政企不分是最主要的问题。控制框架公约中,执行功能被交给了国家专卖局,而这个部门同时也是总公司。当需要实施健康警示时,交给一个自身有利益关联的企业去做,自然会受到阻碍。这是我国控烟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控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多部门的合力。为了更有效地履行控烟公约,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体制,并研究提高烟税和烟价。数据表明,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我国部分的平均价格实际上有所下降,这使得吸烟变得更加容易。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大幅提高烟税和烟价并不会减少国家税收,反而能有效降低吸烟率,尤其是对价格敏感的青少年吸烟者。

社会上还存在许多误导性的宣传,如低烟、中草药烟、保健烟等。广告和赞助也屡禁不止,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希望学校”这样的冠名现象。这些都应被坚决遏制,以营造控烟的良好氛围。

不得不说,我国控烟之所以成效甚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员没有起到表率作用。如果人员不被强制,在他们活动的场所都可以自由吸烟,那么普通烟民又怎能甘心情愿呢?人员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只有他们主动、积极控烟,才能带动整个社会形成控烟的良好风气。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