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报道,工信部今日解读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这部备受关注的《规划》,将食品安全置于首要位置,展现出国家对食品安全的坚定决心和高度关注。
在今天的公告中,一个核心目标被明确提出:到2015年,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要从2010年的94.6%提升至97%以上。这一显著的提升,旨在大幅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从而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确保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放心食品。
回顾“十一五”时期,我国食品安全形势虽然总体稳定并有向好的趋势,2010年加工食品的抽样合格率达到了94.6%,出口食品合格率更是长期保持在99%以上。我国食品工业的格局依然呈现出“小、散、低”的特点,规模化、集约化的程度有待提高。全行业中,小、微型企业和小作坊仍然占据了90%以上的比例。部分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在达到GMP或HACCP认证要求上还存在差距,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针对这些问题,《规划》明确提出了五大战略任务。将质量安全置于首位,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要求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达到GMP标准,60%以上达到HACCP认证要求。还提出企业需普遍建立诚信管理体系(CMS)。这些措施旨在确保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更优质、更安全的食品,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除了上述重点任务外,《规划》还提出了食品工业发展的七大主要任务,包括强化食品质量安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装备研制水平、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以及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等。这些举措的实施,将为我国食品工业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达到了新的高度。我们期待着在这个规划的指引下,我国的食品工业能够迎来更加繁荣和安全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