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对于食用人类胎盘的热衷仿佛一场执着的信仰,不论是通过生吃、烹饪后食用,还是经过干燥、粉碎封装成胶囊的形式。经过科学家们对相关研究的深入剖析,这一做法的益处却未能得到确凿的证据支撑。
据美国《纽约时报》的报道,食用胎盘的传统观念源远流长,流传着许多诸如缓解产后疼痛、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加深母婴联系、加速子宫恢复等说法,甚至还能预防产后抑郁症、改善睡眠问题和调节月经紊乱等。但这些美好的愿景,似乎都缺乏坚实的科学基础。
研究人员在《妇女精神卫生文献》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综述了10项相关研究,其中4项涉及人类,6项涉及动物。尽管有一项研究了食用胎盘胶囊对改善泌乳的影响,但这一研究并未遵循现有的科学标准,也没有得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无论是针对动物的研究还是针对人类的研究,所得到的证据都无法充分证明食用胎盘具有缓解疼痛的效果。至于其他所谓的益处,也尚未有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来证实。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目前尚不清楚食用胎盘是否存在潜在的不利影响,但胎盘本身并非无菌环境。实际上,已有研究发现胎盘可能受到细菌以及硒、镉、汞和铅等污染物的污染。
克里斯特尔·T·克拉克(Crystal T. Clark)博士,西北大学精神病学助理教授,也是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她明确表示:“这是一种尚未规范的做法,其风险和收益都尚未经过循证研究。”她进一步强调,“在进一步研究其潜在效益之前,我们不能将其视为替代疗法来治疗产后抑郁症或其他并发症。”
对于食用胎盘的热衷,或许只是一种无根据的信仰。在科学的面前,我们需要理性看待,等待更多的研究来揭示其真实的效果和潜在的风险。毕竟,健康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任何决定都应在充分了解并经过科学验证的基础上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