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范围内的空气质量改善工作中,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全国整体成效方面,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令人振奋。到2024年,全国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29.3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一数值下降了2.7%。优良天数的比例也稳步上升,达到了87.2%,相比过去有所提升。值得一提的是,三项重要的约束性指标,均超越了年度预期目标,展现出我们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的决心和能力。
二、在重点地区的典型案例中,我们见证了一些突出的成果。北京市的PM2.5浓度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这一成就令人欣喜。北京市的蓝天已经由“限时免费”转变为“包月包年”服务,这背后是节能减排、沙漠治理等有效措施的持续推进。在云南省,优良天数的比率更是高达99.1%,昆明市以出色的表现位列全国首位。而河北省则通过结构调整和差异化治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钢铁行业的全面创A更是展现了行业绿色转型的决心。
三、成功的关键治理举措是多方面的。我们在源头防控上下功夫,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广新能源车辆,实施重点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我们注重精细化管控,开展季节性专项行动,结合气象条件动态调度污染防控。区域协同和执法联动也是我们的重要手段,通过跨部门联合执法,提升执法效能。
展望未来,我们将持续推进能源结构、产业布局的优化,强化科技支撑,深化区域协作机制。我们深知,改善空气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我们已经看到了显著的成果,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我们将继续巩固“蓝天保卫战”的成果,努力为全体国民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我们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我们生活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