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的庄重氛围中,一场关乎居民身份证法的重大修改被正式通过。这次修改,不仅是法律的更新,更是对公民信息安全的一次重要保障。
会议于29日上午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居民身份证法的决定。新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公民在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时,需要登记指纹信息。这一新规定,如同为每一位公民的身份证加了一把独特的锁,使得身份证更加具有个性化和安全性。
此前,中国公安部副部长杨焕宁向会议详细说明了加入指纹信息的重要性。他强调,这一举措不仅能让国家机关以及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通过机读方式快速、准确地进行人证同一性认定,还有助于防范恐怖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它还能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防范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以及伪造、变更居民身份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在金融机构清理问题账户、落实存款实名制等方面,这一新规定也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次修改后的居民身份证法还加大了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那些不负责任、擅自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法律不仅会给以刑事处罚,还会让其承担经济赔偿等民事责任。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公民个人信息的重视和保护。
面对第一代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共用的局面所带来的不便,新的居民身份证法也明确了第一代身份证的停用时间。自2013年1月1日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领取的居民身份证将停止使用。而在此之前,依照旧法领取的身份证,在其有效期内将继续有效。这一规定,让身份证的管理更加规范,也为公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这次居民身份证法的修改,既提高了身份证的安全性,又加大了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为公民的信息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