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改新动向:优化资源配置,重塑医疗体系
在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近日透露,北京今年将实施一系列医改措施,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重塑医疗体系。
韩晓芳强调,治疗应分层次、分类进行。为更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今年将逐步减少大医院的普通门诊量,激励大医院专注于急难重症的治疗和住院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将新的诊疗能力考核评估方式,激励医院提高急难重症的诊疗水平。严控大医院的门诊量,但绝不会简单设立量化指标,也不会通过增加特需门诊来取代普通门诊。
韩晓芳指出,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基层医疗机构难以获得老百姓的信任。为此,今年将继续以“强基层”为核心,推进改革措施,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计划通过拓展基层的职业发展平台、鼓励开设私人诊所等方式,吸引并留住优秀的医生资源,推动医疗资源的流动,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
针对社区医院药品匮乏的问题,韩晓芳表示将按照功能配备各个层级用药。她指出,北京的基层配药种类在全国已是最多的,达到1多种。针对基层医疗机构主要面对的慢性病、多发病以及小伤小病,将加大配置常见病用药等。
韩晓芳还透露,北京将加强与京津冀地区的医疗卫生合作,推动区域医联体的建设,促进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对接。还将创新中医药诊疗模式和服务模式,出台一系列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
这一系列医改措施的实施,旨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北京的医疗体系将得以重塑,为百姓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期待这些改革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效。
相关新闻推荐:继续关注北京医改的动态,医疗体系优化的更多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