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滥输吊瓶、滥用抗生素:北京市政协委员呼吁果断整治
近期,医疗机构中滥用吊瓶和过度使用抗生素的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问题不仅严重威胁着群众的身体健康,还大大增加了医疗负担。香港执业西医、北京市政协委员吴历山在北京市两会上强烈呼吁,应采取果断措施,遏制这一滥用医疗资源的歪风。
吴历山指出,静脉输液通常仅用于治疗重症和危急患者,很少用于普通门诊。现在即便是普通感冒,也大量采用吊瓶输液的方式进行治疗。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药物中,抗生素的使用频率最高,而且往往首选昂贵、强效、甚至是进口的药物。
医学已经明确,九成以上的感冒属于病毒感染,并不需要抗生素,更不需要通过吊瓶输液的方式进行治疗。滥用抗生素不仅会降低病人的抵抗力,还会导致多重抗药菌株的产生,对社会造成长远的危害。
吴历山深入分析认为,造成目前滥用吊瓶的现象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包括医院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医务人员收入过低、药商的不当推销,以及病人和广大群众缺乏医疗常识等因素。医患关系的紧张也间接导致了这一问题的加剧。
为解决这一顽疾,吴历山提出了多项建议。他强调,必须有强有力的行为和财政支持。应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制定科学的临床诊治指南,如“门诊输液规则”、“门诊常用药目录”和“昂贵药物的审批规则”等,以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要改革医务人员的奖金分配办法,避免过度服务和过度治疗的倾向。开展医生和市民的双向教育也至关重要,既要提升医务人员的医德,也要普及群众对滥用吊瓶和抗生素危害健康的知识。
吴历山的呼声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强烈共鸣。我们期待能采纳这些宝贵建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减轻就医负担,让医疗行为回归真正的人道关怀和科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