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称爱看偶像剧的人可能会变得“脑残”,对此国内专家指出,虽然沉迷偶像剧的人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这种现象并非绝对。
“剧傻”一词流传于网络,意指观看过多偶像剧的人可能会变得思维模糊、行为幼稚。是否真的存在这种现象呢?心理学家马库斯·艾派勒对此提出了“行为同化”理论,认为偶像剧中的简化社会背景和过于浪漫化的剧情可能在不自觉间影响观众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和逻辑性。为了真相,《好奇实验室》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实验。
实验分为两组,一组观看青春偶像剧,另一组则观看高智商美剧。实验员们在年龄、学历和自我评价上相近,但在观看不同类型的连续剧后,他们的智力表现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观看偶像剧的同学们在脑筋急转弯测试中的成绩普遍下滑,而观看高智商美剧的同学们则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成绩。
实验结果虽然表明在观看不同类型的连续剧后观众智力表现存在差异,但这一影响是短暂的。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朱长江表示,心理学中的近因反应现象确实存在,即人们会受到最近接触因素(如电视剧中的角色)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短暂的,观众在脱离电视剧一段时间后便会恢复常态。观众不应过度沉迷于电视剧中的虚构世界,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以免在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上产生偏差。
虽然观看偶像剧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影响观众的智力和行为表现,但这种影响是短暂的,并不会让人永久变傻。人们应保持理性思考,避免过度沉迷于虚构的剧情世界。电视剧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应正确看待其角色和情节,避免受其影响而产生不必要的焦虑或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