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耳屎经常掏或引起慢性炎症

有些人总是喜欢时不时地掏掏耳朵,感觉耳朵里有“屎”似的,非常不舒服。他们可能经常掏出一些耳屎,甚至不小心弄出血来。其实,适当地掏耳屎确实有助于保持耳朵的卫生,但耳屎其实是耳朵的天然防线。一旦频繁掏挖,耳朵的安全保障就会被破坏,容易引发慢性炎症。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儿。

耳屎,听起来似乎是我们身体的废弃物,但它实际上有个学名叫耵聍,起着保护耳朵的重要作用。耳屎呈酸性,能够维持外耳道的酸性环境,与耳毛一起抵御外部细菌的侵袭。频繁掏耳朵,将耳屎一掏而尽,就等于拆除了耳朵的防线,让细菌长驱直入,可能引起慢性炎症,导致耳朵疼痛、流脓,甚至听力下降。

你知道吗?经常掏耳朵其实等于给细菌敞开了大门。我们的外耳道本身具有自洁功能,过度掏挖可能会适得其反,让耳屎无法正常排出。使用棉签掏耳朵也可能不仅掏不出耳屎,反而会将其推入耳道深处。一旦耳朵进水,吸水的耳屎可能会膨胀,酸性耳屎还可能腐蚀耳道深处的皮肤,引发炎症。而且,经常掏耳朵还可能引发耳屎分泌异常,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最好不要自行掏耳朵。如果感觉耳朵湿了,只需用棉签轻轻擦拭耳廓部位即可。如果耳屎堵住耳道,最好上医院处理。耳鼻喉科医生会在专业设备的帮助下,安全地将耳屎取出。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常用的掏耳工具如棉签、挖耳勺等,如果不进行消毒,很容易诱发耳道炎。洗耳时如果力度不当,很容易伤及耳膜。一些人在美容美发场所洗耳时,因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当或工具不卫生,导致耳朵感染疾病。

建议大家日常不要随意掏耳屎,即使是因洗头、洗澡和游泳等导致耳朵进水,也无需经常使用棉签清理。如果耳朵真的进水了,只需单脚跳一跳,让水自行流出;如果只是轻微耳湿,就让它自然风干吧。保护耳朵的健康,从日常细节做起!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