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女生查出“大三阳”后自杀 乙肝是怎么传播的

日前,福鼎女大学生吴昕怡因被查出携带乙肝病毒,独居宿舍34天后不幸离世,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关注乙肝的传染性问题。日常接触是否会传染乙肝?我们又该如何预防感染乙肝呢?

昨日,权威医学专家发声,为我们解答疑惑。专家指出,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日常接触,如吃饭、握手、拥抱等并不会导致病毒感染。那么,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究竟有哪些呢?

据省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在福建省2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15%的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而在18至25岁的年轻乙肝患者中,很大一部分是在校大学生。专家进一步介绍,乙肝病毒的传播主要有五个途径:

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最主要的方式,我国约有30%至50%的乙肝患者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的。是体液传播,日常生活中与病毒携带者密切接触,如共用剃须刀、刮眉刀、牙刷等,如果皮肤黏膜受到损害,也有可能被感染。血液传播、医源性传播和性传播也是乙肝病毒传播的途径。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呢?专家建议,首先要接种乙肝疫苗。临床医学证实,接种乙肝疫苗产生有效的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几乎可以达到100%的预防效果。要谨慎使用血液制品,原则上最好不要轻易使用血液制品。远离毒品,不要静脉也是预防乙肝的重要措施。

人们常听到的“大小三阳”又是怎么回事呢?专家解释,“大三阳”指的是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三项阳性,这往往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比较活跃。而“小三阳”则是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三项阳性。值得注意的是,“大三阳”的病毒复制更为活跃,传染性较强,但也有“小三阳”病毒变异传染性更强的案例。

这一事件的背后,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乙肝的防控知识,保护自身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预防乙肝传播贡献一份力量。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