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养生与饮食调整指导
雨水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降雨的开始和雨量的增加。针对这一节气,广东省中医院肝病专科的池晓玲主任医师为我们带来了专业的养生与饮食调整建议。让我们一起跟随她的指导,共同呵护身体健康。
一、雨水节气的养生原则
雨水时节,天气逐渐回暖,雨水增多,气温多变且较为寒冷潮湿。人体肝阳、肝风、肝火会有所上升。池晓玲主任医师指出,雨水节气养生需把握四个原则:
1. 起居方面,应注意早睡早起,保暖为主,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
2. 精神调养上,保持精神振奋,积极向上,心胸开阔,情绪乐观,与春气相应。
3. 运动方面,多做伸展运动,以舒缓身心。
4. 抓紧时机调养脾胃,多吃粥类食物,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气。
二、适合雨水节气的养生粥
在雨水节气期间,空气湿润,肝旺而脾弱。应选择少酸多甜的食物以养脾胃。以下三款养生粥值得推荐:
1. 润燥胡萝卜南瓜粥:能补水润燥,令皮肤柔润有弹性。
2. 补血薏苡仁党参粥:每天早餐食用,不仅能祛湿健脾,还能补气补血。
3. 解困山药红枣粥:具有健脾和胃、镇静安神、祛湿解困之功效。
三、如何做到“春捂”防病
雨水节气后,春季气候变化明显,合理春捂是防病的关键。要做到以下四点:
1. 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不可过早减少棉毛衣物。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待在潮湿环境中。
3.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4.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
雨水节气是养生的重要时期。我们应遵循池晓玲主任医师的建议,做好养生与饮食调整,关爱身体健康。从早到晚、从饮食到运动、从心态到起居,全方位呵护自己,迎接美好的春天。春日的序曲:如何智慧应对气温起伏,守护你的健康?
随着春日的到来,气温逐渐回暖,这种回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气温的起伏变化。在这个季节里,我们不能被温暖的气温所迷惑,轻易地减少衣物。因为天气的忽冷忽热,常常让我们措手不及,尤其是对于那些身体较为脆弱的人群——老人、小孩、产妇以及慢性病患者,过早地减少衣物,可能会导致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加重。
在春季,我们的阳气随着气温的回升而逐渐升发,肾中阳气是根源,通过腰部向全身散布。我们必须注意防止风寒入侵,否则会使腰以下的血液循环受阻,导致腰膝酸软、疼痛麻木等症状。初春时节,为了身体健康,下身的保暖尤为重要,裤子、袜子、鞋子都要穿得厚一些、暖和一些,不宜过早换下厚衣。上身的衣物略减则无大妨碍。
春季是疾病多发季节,也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期。对于患有呼吸道疾病、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更要加强自我保护。出门时,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要戴口罩,减少到公共场合去;患有关节疼痛的人,要特别注意保护关节,避免风寒侵扰。对于“倒春寒”的影响,任何人都不能掉以轻心,“避风如避箭”这句话,必须时刻记在心上。
除了日常防护,饮食也是预防春季多发病的重要措施。对于阳气虚的人,可以用黄芪、党参、大枣煮成茶水饮用,以补气护卫,提高机体免疫力。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可以尝试喝姜枣糖茶,取生姜、大枣加水煎煮,再加入少许红糖,每日饮用。关节疼痛的人,生姜是必备的食品,可以生吃,也可以食用超市里的糖姜片。必须避免生冷和过度辛辣的食物,以防出汗过多,腠理开泄,诱发感冒等疾病。
春季是一个需要我们格外关注身体健康的季节。只有智慧地应对气温起伏,做好日常防护和饮食调整,才能有效预防疾病,享受春天的美好。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这个春日里,做好健康防护,迎接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