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坐在电脑前,连续数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全神贯注于打副本或升级?最近,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结果引发了全球关注。一支国际研究小组在一期英国《转化精神病学》杂志上公布了他们的发现:频繁玩电脑游戏的青少年大脑会出现结构性变化。
来自比利时、德国和英国的研究人员联手,对154名平均年龄为14岁的青少年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青少年被分为两组:一组是每周玩电脑游戏超过9个小时的“重度玩家”,另一组则是玩电脑游戏较少的青少年。
通过先进的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者们扫描了这些青少年的大脑。结果惊奇地发现,“重度玩家”的“腹侧纹状体”比其他人更为发达。“腹侧纹状体”被誉为大脑的“激励中心”,它在人们获得外部奖励时起到关键作用,比如在中获胜或享受美食时产生的愉悦感。
对于这种明显的大脑结构变化背后的原因,研究者们尚无法确定。是长期玩电脑游戏导致了大脑结构的变化,还是因为大脑结构本身的差异使得某些人更容易沉迷于电脑游戏?这一问题的答案仍然悬而未决。
比利时根特大学的研究人员西蒙·库恩表示,为了更深入地这一问题,他们计划邀请从未接触过电脑游戏的成年人参与下一阶段的实验。通过扫描这些参与者在玩游戏前和玩游戏后的大脑结构,他们希望能够更准确地确定玩电脑游戏是否真的会引发大脑的结构性改变。
这项研究不仅为我们揭示了电脑游戏对青少年大脑的影响,也引发了关于技术、行为和大脑结构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入讨论。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有望更全面地理解这一领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