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高适和李白为什么绝交

在历史的长河中,两位文学巨匠高适与李白的人生轨迹因安史之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爆发而发生了剧烈的转折。这场混乱,成为他们人生选择、政治立场和个人性格冲突的。

一、政治立场与阵营对立

安史之乱时期,高适果断投奔太子李亨,成为其忠诚的支持者,而李白则选择了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府,为其撰写诗文鼓舞士气。永王李璘因野心勃勃而被唐肃宗定为“谋逆”,高适奉命讨伐,李白因此陷入“附逆”的罪名之中。

二、个人性格与背景差异

出身官宦世家的高适,行事谨慎务实,重视仕途与政治抱负;而李白则以浪漫诗人自居,追求自由与理想化的人生。这种深刻的身份定位差异使两人在面对关键抉择时,难以调和。高适审时度势,选择效忠正统皇权;而李白对永王的野心缺乏清醒认知,这也显示出两者对时局的判断存在巨大差异。

三、直接冲突与情感破裂

高适作为平定永王叛乱的主将之一,其军事行动直接导致李白被俘入狱。曾经的友谊在战乱中消失殆尽,两人之间的立场已经从友人转变为敌对。更令李白心寒的是,他在狱中向高适求救未果,高适甚至销毁与李白的往来诗作,避见其家人,彻底切断联系。

四、结局对比与关系终结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两人的命运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高适因功晋升封疆大吏,而李白却被流放夜郎。虽然后来李白遇赦,但仕途已彻底终结,两人地位悬殊且立场对立,再无交集可能。有趣的是,高适在同样落魄的杜甫遇到困难时多次接济,却对落难的李白冷漠以对,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高适与李白的关系已无法挽回。

回首这段历史,我们不禁为两人的友情唏嘘不已。曾经一同吟诗作赋的挚友,因政治立场、个人性格和现实利益的冲突而走向对立。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无疑放大了两人的分歧,最终使他们的友情走向终点。他们的故事却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引人深思。在政治与个人情感的冲突中,我们不禁要思考:在复杂的人性面前,如何保持一颗坚定的心,不被世俗所困?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