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运动是全人群的健康处方

在卫生部疾病控制局于十一年前发布的《中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中,为公众提供了关于身体活动的明确建议。该指南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证数据,为成人提供了五个关键的活动建议,旨在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

指南建议每日进行相当于6至10千步的身体活动。这一建议强调了身体活动量对健康的重要性。无论何种形式的运动,都需要达到一定的量才能产生健康效益。这个活动量的描述采用了“千步当量”的方式,使得公众能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活动水平。

指南鼓励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或中速步行。这种运动强度可以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健康效益,促进呼吸、循环系统的健康,加速物质代谢。虽然新的科学证据显示,大强度运动如中速跑步可能具有更大的健康效益,但指南始终强调个体应根据自身能力进行适量运动。

指南还鼓励人们积极参加各种体育和娱乐活动,维持和提高肌肉关节功能。这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交互动。指南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静态时间,增加动态时间,通过日常活动如做家务、步行购物等来实现身体活动。

对于身体活动的定义,指南明确指出,它是指增加能量消耗的肌肉活动,需要大肌群参与、能量消耗明显增加的活动。这样的活动能够促进心跳和呼吸,加快物质代谢,改善神经和内分泌调节。简单的手指运动或颈部扭转并不足以被视为身体活动。

《中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是一个实用的健康指南,它提供了清晰的建议和活动量目标,帮助公众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无论你是正在寻找提高健康的方法,还是在寻找预防疾病的策略,这个指南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建议。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健康而努力!关于运动:从强度到类型,再到安全考量

运动,这个看似简单的日常行为,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当我们谈论“中等强度”时,其实它是一个相对模糊但因人而异的观念。在我的一篇博文中,我曾详细阐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体力活动指南,其中涉及到中等强度的概念。事实上,大多数日常的身体活动,如快走、跳舞、家务、体育项目和某些体力劳动等,都可以归为中等强度。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区别。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运动中的能量来源。有氧运动主要依赖三羧酸循环提供能量,而无氧运动则主要依赖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简而言之,有氧运动通常是持续时间较长、需要大量氧气的运动,如走路、慢跑、游泳、球类运动和拖地板等。而无氧运动则通常是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如举重、冲刺跑和拉力器械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需要进行有氧运动,也需要进行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对健康的好处已经被广泛证明,包括减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代谢等。指南建议我们每天至少应有4到6个千步当量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尽管有氧运动在健康领域的重要性被强调,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无氧运动的价值。无氧运动能有效促进肌肉健康,而肌肉对身体的代谢功能有着重要影响,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都有关联。

除了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还有一类以关节柔韧性练习为主的运动,如瑜伽等。虽然目前学术界对此类运动的健康效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但它们对于改善久坐或其他静态活动造成的关节僵涩症状却有明显的帮助。

当我们讨论运动时,不能忽视的一个话题是运动的安全性。很多人担心运动会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运动创伤和关节损伤等。实际上,虽然运动猝死等事件偶尔发生,但经常锻炼的利处远大于这些风险。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掌握运动技巧,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就不存在运动过量的问题。

无论是成人、儿童、孕妇、乳母、老年人还是慢性病患者,都适宜进行适量的运动。运动是全人群的健康处方。让我们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的也收获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