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被学生举报学术不端事件追踪
复旦大学针对校内一项备受瞩目的科研项目——国产人工耳蜗项目展开的调查终于有了结论。据新京报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学校的学术委员会经过深入研究,明确认定人工耳蜗项目并不存在所谓的“克隆”或学术造假行为。相关调查材料已递交中国科学院作进一步审查。
这一事件的起因是一位学生举报其导师——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王正敏存在“论文造假”和“科研剽窃”。学生指出,王正敏在人工耳蜗研发项目中,涉嫌“克隆”国外“人工耳蜗”样机冒充自主研发。对此,复旦大学及中科院均表示将严肃调查核实。
被举报的王正敏教授坚称,并不存在人工耳蜗克隆的情况。他从研发成功开始,就始终坚信团队的成果是独立自主研发的。他还表示,澳大利亚等相关方面从未对中国国产人工耳蜗提出过任何异议,并对中科院等部门的调查结果充满信心。
事件中的另一角色——王宇澄,这位曾要求王正敏在自己所作的特定文件上按手印的学生,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王宇澄称这是王正敏设下的圈套。对此,复旦大学新闻中心负责人透露了背后的某些纠葛。
央视也对此事进行了深入调查,记者找到了曾为王正敏人工耳蜗研发团队核心成员的范宝华、沈义虎等人。在播出的节目中,他们曾表示研发团队在购买澳大利亚科利尔公司的人工耳蜗后,进行拆解研究并模仿制造了国产人工耳蜗。这一说法在报道后遭到了改变。范宝华和沈义虎等人纷纷声明,电视播出的内容并未真实反映他们的意思,强调国产人工耳蜗并非仿造,而是自主研发的成果。而沈义虎更是手写信声明国产人工耳蜗不存在造假问题。这一切的真相究竟如何,仍待进一步揭示和澄清。更多细节请浏览后续报道以获取更深入的了解。(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