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盐,被誉为“化学工业之母”,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广泛,是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之一。近期发生的“镇江海天盐化公司制售工业盐混入食盐市场”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关于这批工业盐的去向,目前除安徽阜阳外,尚未发现其流入其他地区的食用盐市场。
江苏盐务部门透露,工业用盐和食用盐的生产标准和监管办法是不同的。镇江海天盐化公司,这家2010年在镇江新区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生产经营企业,以工业副产品氯化钠湿品为原料加工成工业盐。据了解,该公司共对外销售了1.4万吨的工业盐,其销售联单开出的货物名称为元明粉等。安徽阜阳地区的一些不法商贩将这些工业盐冒充食用盐流入市场,这一行为被当地有关部门及时查获。
在安徽阜阳案件发生后,江苏有关部门对镇江海天盐化公司进行了深入调查。经过与其他省份的沟通,排查了该公司销往其他省市的工业用盐去向,目前尚未发现流入食用盐市场的情况。2011年9月,省市有关部门针对该公司经营销售手续不全的问题进行了立案侦查。
为了进一步强化盐业市场的管理,省盐务部门与公安、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联手,开展了执法行动。这次行动对全省食盐市场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特别是对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小型食品加工用盐企业等环节进行了重点排查。目前,江苏盐业执法部门正在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全面加强食盐市场的监管力度。
那么,为何会出现部分工业盐流入食品市场的情况呢?有关人士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国家对工业盐生产、特别是工业盐销售流通环节的监管法规还不够完善,给一些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在当前的环境下,对于购买者的身份和用途,制售企业并没有明确的审核责任,同时也很难具备审核的能力和手段。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以此来确保食盐市场的安全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