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清明引忧思 需调肝理脾

在仲春之际,清明时节悄然来临,一句古诗道出了这个时节人们内心的忧伤和郁结。在这个多雨的季节,人们忙于祭祖扫墓,情绪难免低落,中医告诉我们,忧思伤脾,郁结伤肝,湿邪也会伤人。清明时节的养生调理重点在于调肝健脾、行气化湿。

运动是行气化湿的好方法。此时春暖花开,天朗气清、阳光明媚的日子适合外出踏青登高,活动筋骨。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指出,春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清明时节的踏青活动有利于助长体内阳气生发,促进气血运行。适当运动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血管功能,减少湿气在体内的积聚。但运动不宜过于剧烈,以免耗伤阳气。

清明节是中国人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在扫墓过程中,人们容易触景伤情,尤其是老年人更需注意身心健康。中医师提醒,春季肝气偏旺,情绪容易受到影响,血压容易波动,扫墓时应注意避免过度伤心,以防意外发生。身体不适或容易触景伤情的老人最好避免参加扫墓活动。

清明时节也是一年中最潮湿的梅雨时节,湿气萦绕、胶着难散。人们常感到体倦头重、食欲欠佳或大便溏泄。对于湿邪困阻、湿郁气滞的情况,可以选择藿香、陈皮煎水内服,有芳香化湿、行气消滞的功效。适当食用生姜、辣椒等辛温食物以助阳化湿、醒脾开胃。但需要注意的是,清明节又称“寒食节”,吃冷食的习惯并不可取,因为寒食易损人体阳气,又伤脾助湿,不利于湿邪运化。

在这个特殊的时节,我们要特别注意身体健康,调整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可以通过运动、合理的饮食以及调整生活方式来养生调理。在祭祖扫墓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身体,避免过度伤心和剧烈运动。让我们在这个清明时节,一起关注健康,缅怀先人,祈求安康。在这个充满忧伤与思念的季节里,愿我们都能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身体,迎接美好的未来。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