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报道,关于社保基金投资的讨论引发了广泛关注。一些媒体将社保审计公告中提到的问题数额相加,引发了关于社保基金投资失败的议论,特别是关于贬值178亿的报道。但实际上,这些数字是媒体自行推算,并非审计署的官方发布。真正值得关注的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核心目标——安全性而非营利性。
审计署发布的2014年第20号公告揭示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在管理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媒体将这些问题数额相加,得出了负利率导致社保基金会损失巨额资金的结论。这让不少网民担忧社保基金的投资状况。
专家指出,部分媒体和公众对审计报告的解读并不准确,有时将两个不同的社保基金混为一谈。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在过去一直是相对稳定的。以2013年为例,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达到685.87亿元,投资收益率达到6.2%,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虽然存在一些短期的投资亏损,比如自营指数化投资,但这与整体的投资收益状况不能混为一谈。
世界银行顾问、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了解投资常识的人不会对社保投资失败的说法轻易认同。他强调,175亿元并不是社保基金会整体经营绩效的准确度量。事实上,全国社保基金会成立以来的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了8.13%,这一数据足以证明社保基金的投资表现是出色的。
专家还指出,全国社保基金以稳健型投资为主,绝大部分资产投放到风险较小的领域。虽然有一部分资产会投放到风险较大但收益可能较高的领域,这是组合式投资的常态。审计署在公告中也建议逐步采取委托投资的方式进行指数化投资,以更好地管理风险和提高收益。
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媒体的一些报道就轻易得出社保基金投资失败的结论。在评价社保基金的投资表现时,我们需要全面考虑其整体收益状况,而不是仅仅关注短期的亏损情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更加准确和客观的评价。对于指数化投资中的委托投资方式,王松奇评价道,即便采用这种方式,也无法保证“稳赚不赔”,市场的波动依旧对投资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对于大型机构投资者而言,投资选择自营或委托,往往面临矛盾。郭田勇指出,投资市场日益细化,让专业人士进行投资管理是当下趋势。中国的委托投资市场尚未成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等问题。大型机构投资者仍需通过自营投资锻炼队伍,培养自身的投资能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郝旭光认为,委托投资相较于自营投资,其公开度和透明度更高,由专业化投资机构管理资产,效率也会更优。但最终选择委托投资还是自营投资,需要结合管理成本与投资收益进行权衡。
徐高对全国社保基金会在2013年因港币贬值造成的损失表示关注。他提到,面对快速变化的资本市场,单一投资行为的短期表现并不能全面反映问题。投资就像选篮子装鸡蛋,无法预知哪些篮子会翻倒,所以需将鸡蛋分散放置。只要多数鸡蛋得到保全并整体回报良好,便是成功的投资。
最近关于社保基金贬值178亿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审计署最近并未发布过关于社会保险基金的审计报告,这一数字其实是媒体根据某些数据推算出来的,并非审计署发布的结果。社会保险基金追求的是安全性而非营利性,因此我们不能简单以收益来衡量其表现。
审计署公告发布后,有关“全国社保基金因负利率侵蚀损失巨大”的报道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报道中提到,仅2013年,“躺”在账户中的养老金损失就达到了178亿元。但当我们深入时,发现这一数字其实是媒体基于某些假设和推算得出的,并非审计署的官方数据。
实际上,老百姓日常接触的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医药费等都是来自社会保险基金。而报道中提到的养老金,实际上是指社会保险基金中的一部分。社会保险基金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在很多场合都被简称为“社保基金”,但二者性质不同。
对于审计署是否发布了相关的审计报告,记者进行了求证。审计署表示今年以来并未发布过有关社会保险基金的审计报告,只发布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审计报告。关于社保基金贬值的报道中的数据并非来自审计署的官方数据。
投资选择需谨慎,无论是自营还是委托投资,都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状况进行决策。而对于社保基金这样的重要资金,我们更应该关注其安全性和稳健性,而非单一的收益表现。多位专家对算法合理性提出质疑
近期关于算法应用的讨论如火如荼,而多位专家针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表示担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深入了专家们的观点。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朱铭来指出,算法中的两个细节可能导致结果出现较大误差。他特别提到,使用2011年的存款占比数据来对接2013年的结余数据是不恰当的,这种时间上的不匹配可能导致结果失真。定期存款利率的选择也极为关键,选择3%还是5%,结果差别可能十分显著。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强调:“投资方式只能跟投资方式比较,没有道理去跟物价比较。”这一观点反映了将投资与物价进行比较的不合理性。
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执行所长米红教授则针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计算方式提出批评。他认为,以单年利率来计算社会保险基金的得失并不合理。社会保险基金是一个庞大的资金池,应该根据长时段的平均利率来评价其盈亏。指责某一年损失多少是不合适的。米红教授还提到,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是储蓄或购买国债,这是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做出的选择。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表示,社会保险基金的首要功能是保障,追求的是安全性而非营利性。从操作层面来看,社会保险基金的结余分散在各个统筹地区,甚至县一级,这使得集中起来保值增值的客观条件受到限制。
褚福灵还提到前些年一些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失败的教训。不恰当的投资可能导致损失远高于放在银行中的所谓“贬值”。在当前的制度环境下,采取保守、低风险、损失更小的方式对待社会保险基金是一种更为审慎负责的做法。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系副教授陈冬梅则关注到基础养老保险基金的问题。对于很多结余并不多的省市而言,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做实空账、避免支付危机才是首要任务。
综上,专家们的观点提醒我们,算法的应用需要结合实际情境,合理性和适用性至关重要。在面临重要决策时,我们需要更加审慎地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关新闻推荐即将呈现更多关于算法应用、金融投资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的分析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