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长寿药只是噱头 衰老不能抵抗只能延缓

追寻长寿之梦:人类对于衰老与长寿的

对于尚未经历衰老的人来说,老年似乎是一个神秘而可怕的词汇。许多人对其心生恐惧,不敢面对这一现实。究竟什么是衰老?我们又该如何定义老年期的开始?世界卫生组织以“冰冷”的口吻将60岁定义为老年期的开端。

最近,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全球:澳大利亚等国的科学家宣称,有望在10年内研发出延缓衰老的“长寿药”。这一发现意味着,人类的寿命有可能通过服药延长至150岁甚至更长。

自古以来,无论是中国的帝王还是普通百姓,都怀揣着对长生不老的向往。从历史上的秦始皇、汉武帝求仙、服丹,到《西游记》中唐僧的历险,再到好莱坞电影《海盗4惊涛怪浪》中的“不老泉”,都体现了人类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1964年,加拿大皇家海军舰队的一次旅程为我们带来了关于长寿的新的希望。在复活岛上,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细菌,其产生的化学物质雷帕霉素能延长多个物种的寿命。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全球科学家的关注,并成为了他们寻找长寿药物的重要突破口。

媒体上,长寿药一直是热门关键词。早在2006年,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就报道了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声称可以达到延长人类寿命的目的。而美国、英国等国的科学家也在不断努力,通过各种研究发现,人类寿命的延长似乎触手可及。

关于长寿的并非一帆风顺。人们害怕衰老和死亡,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衰老和死亡是生命的自然规律。虽然基因在决定寿命长短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环境和生活方式对寿命的影响。

事实上,“仙”药并不存在。人的自然寿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基因、生活方式、环境等。尽管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长寿的秘诀,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延缓衰老的过程。

人类对于长寿的追求从未停止,从古代的帝王到现代的科学家,都在不断延长寿命的方法。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衰老和死亡,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延缓衰老,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俄罗斯莫斯科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长穆尔斯基和莫斯科大学数学系教授库兹明共同提出了一项引人深思的观点:人类的生命周期时间与特定的数字息息相关。他们认为人的生命周期是特定数字“15.15”的倍数。例如,人的第一个生命周期起始于诞生之时;第二个时期则是正常妊娠天数,约为266天,也是前一个数字的倍数,即约11年。统计数据显示,人在大约11岁时体质最为脆弱。而当我们再将这个数字乘以“15.15”,得出的是一个大约人类寿命极限的数字——大约是人类生命的极致为十六七旬。这样的观点揭示了人类寿命的奥秘和可能性。

祁鸣博士则以一种生动的比喻向我们解释了衰老的过程。他认为人体就像一座巍峨的大厦,而细胞核则扮演着档案馆的角色。细胞核内的基因如同大厦的建造图纸,存放于档案馆内。如果档案馆的条件优越,图纸就能得到妥善保存;反之,如果条件恶劣,图纸就容易受损。这些图纸中,有些与长寿息息相关。一旦损坏,人体便开始衰老。这种描述向我们揭示了衰老与基因、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

遗传与基因研究领域的学者祁鸣长期致力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开设门诊。衰老问题无疑是患者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衰老涉及皮肤、心脏、骨头、智力等多方面的衰退。祁鸣个人的亲身经历——父亲的离世和母亲的迅速衰老——让他更加坚信衰老与环境、心情的紧密关联。

中国工程院院士童坦君同样持有类似的观点,他并不认为存在所谓的长寿药。在他看来,大多数所谓的长寿药只是商业噱头而已。实际上,衰老是一个人体体内基因发生的主动性破坏过程。北京大学医学部衰老研究中心的主任童坦君解释道,染色体端粒的缩短是生命时钟的重要标志,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不断进行有丝分裂,端粒逐渐变短,最终引发细胞死亡。这一过程在发育完成后自动启动衰老进程,而许多疾病都与身体老化有关。

尽管科学家们尚未找到一种能够延长人类寿命的特效药物,但一些物质如中药中的提取物和葡萄汁中的葡萄多酚已被证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衰老。个人的生活习惯也对延缓衰老起着重要作用。童坦君分享了两个小贴士:吃七分饱和适当的体力运动都被国际上认为是延缓衰老的有效途径。

寿命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延长人类寿命的方法,而我们认为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衰老来得慢一些。通过了解衰老的机理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为抵抗各种疾病打下更好的基础。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