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西安,新闻快递“一撇一捺看发展”大型主题调研采访团开启了一段深入探究的高质量发展之旅。首站抵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这里正将一项宏大的科技引领计划从蓝图变为现实,面向西北,更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这座科技创新港,如同西北的巍峨高楼,上与浮云齐,承载着西安作为向西开放战略支点的重任,同时也是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西安正全力推进六维战略支撑体系建设,包括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文化高地、开放高地及交通枢纽等。在这里,中国西北的繁荣与活力得到了充分展现。
科技创新港是西安交通大学打造的一项重大工程,已列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重大工程储备项目以及陕西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工程项目。这里不仅筑巢引凤,更将成为高端科研人才的聚集地,未来预计将吸引近三万名海内外科研人员,包括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杰青等。其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庞大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也在稳步推进,西咸新区更是规划达到10万名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规模。这一人才引擎将为西北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同时也将成为“一带一路”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科创基地——地铁线从校门笔直向西延伸,这里也是西部地区第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张迈曾对创新港的发展满怀热情,认为其建设是一场新时代的奋斗旅程。整个校园超过160万平方米,每栋楼的单体建筑都在10万平方米以上,旨在促进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和学生互动交流,碰撞出交叉学科的智慧火花。
自2019年以来,西安交通大学全面进驻创新港,各项研究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从高端装备研究院到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院等26个研究院相继成立。目前已有63个研究平台进驻,后期将达到160个研究平台运转。与此创新港还与华为、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在医学研究生教学实验中心,世界一流的试验设备引人注目。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不仅是科研的沃土,也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在这里,“一带一路”的开放理念与大学的精神相融合,共同推动着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崭新篇章。为了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研究院特别设立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所。这些研究所致力于解决那些曾经困扰我们的“卡脖子”技术难题。这些跨学科的研究团队汇聚了众多精英,他们共同追求创新的梦想,不断推动科技的进步。他们不仅在实验室里挥汗如雨,也在雁塔校区这个创新港湾找到了施展才华的空间。尽管雁塔校区原本只有4万多平方米的空间,但在创新港医学部的建设中,却开辟了7.8万平方米的研究空间。实验室宽敞明亮,设计理念先进,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开放、交叉的学习环境。以前,雁塔校区与兴庆校区相对独立,医学与工科之间的学术交流存在一定的限制。而现在,这两个校区的界限被打破,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们能够拓宽视野,培养交叉思维的能力。这也为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贝克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这里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和专业的朋友,他们在学术上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自今年四月以来,已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院士代表和众多部门、企业与高校的代表齐聚于此,共同探讨这座智慧学镇的未来。这里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吸引了大量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留学生部负责人介绍称,仅仅在第一次招生中,就吸引了近500名来自这些国家的留学生,而未来的数字将超过千人。这些留学生在这里不仅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也感受着中国的历史文化魅力。来自巴基斯坦的王隆就是其中的一位。他选择来中国西安读书,是因为“一带一路”奖学金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深深吸引了他。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知识,也结交了许多朋友。“人才西北留”的理念也开始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留在西部,为这片土地的发展贡献力量。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考察西安交通大学时特别关注人才问题。西安交大毕业生留在西部的比例越来越高,已经接近一半。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也是西部发展的希望所在。在这里,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选择留在陕西,为这片土地的企业发展注入活力。这些人才是陕西在全国乃至“一带一路”国家中发展的强大后盾。我们相信,在汇聚天下英才的基础上,陕西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发展中将会有更大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