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婚姻中“毕业”:日本“卒婚”现象逐渐受到关注
自2004年《给“卒婚”的建议》一书提出“卒婚”概念以来,这一特殊的婚姻状态在日本逐渐受到人们的理解和接受。根据日本发布的《2018年人口动态调查》报告,日本全国有数十万对夫妻选择“卒婚”,这一群体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存在。
所谓的“卒婚”,指的是夫妻在长时间的婚姻生活中,因彼此产生厌烦进而相互逃避,但又选择不离婚的一种婚姻状态。换句话说,夫妻之间继续维持婚姻关系,但平时各自生活,互不干扰。这种新型的婚姻状态在日本主要以40多岁至60多岁的夫妻为主。在许多“卒婚族”看来,这种婚姻状态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日本雅虎新闻对国内的“卒婚族”进行了采访,还原了他们的生活状态。例如,日本作家、咨询师山下英子女士与丈夫已“卒婚”7年。她曾在公婆的节俭生活方式和工作的压力下,患上了白细胞减少症,身体逐渐衰弱。在这种难以忍受的同居状态下,她熬到了孩子上大学后,终于决定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当她向丈夫提出想要独自生活的想法时,丈夫意外地表示同意,并鼓励她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后来,她搬到了东京,开始了写作和婚姻咨询工作,成为了一名“卒婚”生活的倡导者。
山下英子表示,在传统的夫妻概念里,只有同居才能算夫妻。但现在他们选择了更自由舒服的生活方式。见面或不见面都没有关系,夫妻双方都不束缚对方。这是一种超越婚姻制度的理想生活方式。她认为经济更自主、精神更独立是这种新型婚姻状态的基础。
随着日本社会进入所谓的“人生100年时代”,越来越多的完成了育儿任务的夫妻开始思考如何度过今后的漫长人生。“卒婚”这个词再次成为媒体热门话题。今年6月,日本川崎市一个民间机构举办了关于“从50岁开始的生活方式”讲座,其中就涉及到了“卒婚”的内容。该讲座座无虚席,有很多中老年夫妻参加。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夫妻开始思考如何维系自己的婚姻关系,并寻找新的生活方式。
除了经济自主和精神独立的原因,“卒婚”现象正在朝着年轻夫妻扩散的趋势也日益明显。这是因为他们在经济方面和精神追求方面更加独立自我。比如前相扑第65代横纲贵乃花光司的丈母娘河野惠子选择“卒婚”,而不是传统的离婚方式。她表示,“离婚和‘卒婚’是完全不一样的。‘卒婚’避免了压力、憎恨和财产分割方面的纠纷。”
“卒婚”作为一种新型的婚姻状态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理解。它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婚姻的不同理解和追求。无论选择何种方式维系婚姻关系或追求个人生活都是个人的自由和选择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在经济独立、精神自由的现代夫妻关系下,许多女性选择了“卒婚”,这是一种基于相互认可和尊重基础上的积极生活选择。在实际情境中,不少女性选择“卒婚”并非出于理想的婚姻状态,而是由于无法忍受丈夫的行为却缺乏离婚的勇气。这种情感基础不稳定的“卒婚”实质上更像是分居,最终往往难以避免走向真正的离婚。
还存在一些更为复杂的情况。有些夫妻最初以积极的态度选择“卒婚”,希望以此改善婚姻关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心理上的距离却越来越远,最终导致真正的离婚。更棘手的是,由于长期分居,夫妻中的任何一方若出轨,法律上很难追究责任。
以桥本女士为例,她在经历了与丈夫的生活摩擦后,选择了“卒婚”。她表示,不与丈夫共同生活后,她的生活变得轻松许多,不再受到丈夫的指责和命令。每年暑假,她带着孩子们回到丈夫家住一周,现在丈夫甚至不让她做家务,亲自下厨做饭。尽管桥本对“卒婚”持积极态度,并鼓励身边的人尝试,但许多男性对此持保留意见,他们不习惯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担心失去妻子的照顾后生活会变得困难。
也有一些男性不得不选择“卒婚”,例如工藤先生。他和妻子原本一直共同生活,但由于经济环境恶化,他不得不放弃都市生活,搬到乡下工作。在这种背景下,“卒婚”成为他们维持婚姻关系的一种现实选择。他通过节省生活成本,每月寄钱给妻子储蓄,以应对日本的“人生一百年时代”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据统计,日本人的寿命逐年增长,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如何为退休生活储备足够的资金成为许多夫妻面临的问题,“卒婚”或许成为了他们在这一背景下的一个重要选择。
桥本和工藤的故事揭示了“卒婚”现象的复杂性。对于一些人来说,“卒婚”是解脱和新的开始;对另一些人来说,“卒婚”则是无奈的现实选择。无论如何,“卒婚”正逐渐成为现代日本社会的一种趋势,其影响深远,值得我们持续关注。红星新闻记者蒋伊晋罗天编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