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医患矛盾逐渐激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存在过度诊断的问题,导致患者感觉被误导或被误诊,进而引发矛盾。以佛山地区为例,医疗纠纷案件的数量逐年上升,这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深层次的问题?
一种常见的情形是医疗鉴定中的高索赔不等于高受偿。例如,患者小周因右手骨折进行治疗后却发现畸形,对此无法接受的他将医院告上法庭,索赔高达33.67万元。经过司法鉴定,法院最终判决的赔偿金额仅为2万余元,索赔与获偿之比高达悬殊的350倍。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源于患者对医疗效果的期望过高,一旦没有达到预期便认为医院应负全责;另一方面则是医疗过错责任比例的判定具有高度的技术性和专业性,不能仅凭一般的社会经验来判断。
在医疗纠纷中,医疗活动的操作规范也成为矛盾的一个易发环节。例如,老梁因头晕住院,在医院治疗期间病情恶化并最终不幸去世。家属认为医院的护理不到位、救护不及时导致了老梁的病情加重。尽管医院坚决否认,但这一事件仍然引发了双方之间的激烈矛盾。这种矛盾的产生往往源于医院在护理和救护过程中存在的疏忽和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佛山中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医疗纠纷中普遍存在原告患者方提出的诉讼请求额度偏高的现象,部分案件高额索赔达到50万元至70万元甚至更高。医疗事故鉴定认为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中,大多认定医疗机构存在一定的医疗过错或不足,过错责任比例一般为10%至30%。由于鉴定认定的过错责任比例较低,导致法院支持的赔偿金总额一般在10万元左右,与患者的索赔期望存在较大的差异。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双方保持冷静和理性。患者应对医疗效果有合理的期望,了解医疗活动的高技术性和专业性。医院也应加强自身的操作规范,提高护理和救护水平,减少疏忽和不足。双方应通过沟通、协商和依法解决纠纷来共同维护医疗秩序和社会和谐。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2个月后,老梁家属收到鉴定结果,结果令人难以接受。白纸黑字的报告明确指出,此病例并不属于医疗事故,但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三点明显不足。首先是病情变化时未能及时记录病程,其次是护理常规未落实到位,未能充分观察并监测病情,最后是医患沟通不足,导致相关检查未能尽早进行。更令人气愤的是,根据医院提供的病历资料,老梁住院期间连续三天竟无任何护理记录!
老梁家属愤怒之下,于2009年3月将医院告上法庭。经过一审法院的司法过错责任鉴定,结果显示负责此病例的医生与护理人员未能严格执行诊疗制度,对病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严密观察和记录,存在延误治疗的过错,错过了有效治疗时机,导致老梁病情恶化最终抢救无效。这一过错与老梁的死亡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医院承担30%的赔偿责任,合计19571.7元。
医院对此判决不服并上诉至佛山中院,二审维持了原判。佛山中院民一庭的翁丰好法官具有丰富的医疗纠纷审判经验,他介绍道,医疗纠纷中,医院存在的一些不规范操作如擅自涂改病历、违反诊疗流程、重大事项未书面告知等,都会增加患者的不信任感,也是引发纠纷的重要原因。
此类纠纷往往存在耗时长、获赔慢的现象。翁法官分析认为,一方面,医疗纠纷从发生到诉讼通常需要长时间的自行协商处理;另一方面,大多数医疗纠纷案件需要进行司法鉴定,导致审理周期延长。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后,鉴定周期平均为7-8个月,影响案件审理平均周期达一年之久。这一漫长的过程容易激化矛盾,使医患双方关系越来越僵持。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佛山市于2011年8月30日成立了广东省首个以购买服务模式运作的医疗纠纷专业性调解组织——佛山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免费为市民提供调解服务。该委员会成功调解的医疗纠纷会经过法院进行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法律强制力。这种做法大大缩短了解决纠纷的时间,使一起历时一年多的医疗纠纷在第三方调解介入后仅一个多月就得以解决。
佛山中院民一庭的庭长李桂红对这种做法表示肯定。他认为建立诉前调解机制、借助优势资源开展调解工作、提高办案效率能有效缓解医患矛盾。在医疗纠纷发生后,法院联合司法局、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建立的诉前调解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期医疗纠纷频繁曝光,患者对医院的不信任感加重,甚至部分医生因职业压力产生退意。在此背景下,解开医患关系的死结成为法官办案的难点。佛山中院副院长胡充寒认为,解决医疗纠纷需要社会力量的多方联动,不能仅靠法院一家之力。为此他提出了三点建议:建立第三方医疗纠纷诉前调解机制、加强鉴定机构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的建设以及引导媒体真实全面地报道医疗纠纷等。这些措施旨在提高矛盾化解效率、减轻患者诉讼成本并避免舆论审判给法院审判带来压力。
解开医患关系的死结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创新尝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维护医患双方的权益并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佛山中级人民法院正加大医疗纠纷调解的力度,努力避免复杂且耗时的鉴定程序介入。在司法公开方面,法院将不遗余力地及时发布医疗相关案件信息,增强社会透明度。法院还将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如司法建议、联席会议以及法学公益讲座等,协助医疗机构完善医疗风险告知机制。这些措施旨在促使医疗机构规范化诊疗操作,从而显著减少医疗纠纷的出现。
另一方面,医疗领域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果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医生的素质得不到提升,医患关系将愈发紧张。医生若只看重金钱而忽视职业操守,那么医患间的信任将被破坏。国家需要在多方面采取措施,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这包括但不限于调整药品价格策略,提高医生的职业素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未来的医疗环境进一步恶化,防止职业医闹问题进一步升级至卫生部层面。
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和谐、稳定的医疗环境,这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医疗机构、以及社会各方都应积极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共同推动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解决当前面临的医疗问题,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