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清华教授:中国社保缴费率全球第一

全国社保缴费率上升现象:背后的原因与影响

在全球的舞台上,中国的社保缴费率无疑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据清华大学教授白重恩的研究测算,中国五项社会保险的法定缴费之和相当于工资水平的40%,这一数字在全球的舞台上排名第一。新年伊始,全国多地纷纷上调社保缴费基数标准,引发了人们对于社保缴费费率偏高的疑虑。那么,为什么社保缴费费率偏高,缴费基数还在涨?涨了之后负担是否更重?让我们一起跟随记者的脚步,对此进行深入的追踪。

背景介绍:社保缴费上涨趋势席卷全国。新年伊始,天津、重庆、福建、江西等地纷纷上浮社保缴费基数标准。以天津市为例,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和职工缴纳的社保费用基数下限和上限都有所上调。这意味着即便月工资不到2000元的企业和员工,也需要按照新的缴费基数缴纳社保。除天津外,福建、江西等地也进行了类似的调整。据广西、湖北等地的社保部门介绍,社保缴费基数每年都会根据上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进行上浮。

我国的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统称为“五险”。按照相关法规,社保缴费的基数以上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的60%至300%为范围。这意味着社会平均工资增加,缴费基数也会随之上浮。公开资料显示,北京、浙江等地的社保缴费基数下限在近年来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财政部发布的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数据也呈现出连年上涨的趋势。

疑问与:那么,面对这样的缴费费率,我们不禁要问,40%的社保缴费费率是否偏高?企业负担和员工负担是否过重?据武汉市餐饮协会会长、小蓝鲸集团董事长刘国梁反映,过高的社保支出占员工支出比例让企业和员工都感到压力山大。一些企业甚至面临交不起社保的困境,而员工则因为过高的缴费比例而选择放弃缴纳。以社会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是否合理?是否应该寻找更为合理的缴费方式?对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表示,根据社会平均工资来确定缴费基数是符合相关法规的,且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也意味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因此缴费基数增长也是自然的趋势。对于如何平衡企业和员工的负担,确保社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仍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

面对社保缴费率的上升趋势,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也需要积极寻找更为合理、公平的缴费方式,以确保社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和公众的福祉。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的话题,也是一项关乎民生的重要议题。关于社会平均工资与缴费基数:被平均的感受与现实的差距

在谈论“较快增长的平均工资”时,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感受并不相符。那么,用来确定社保缴费基数的社会平均工资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主任乔健指出,过去社会平均工资的统计主要是基于城镇职工,但现在农民工已经成为了主要的职工群体。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许多人的收入并未达到社会平均工资的水平,使得他们感觉被“平均”了。乔健认为,社会平均工资本身可能存在虚高的情况,因为它与许多其他因素都有关联。

统计数据进一步揭示了现实情况。201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为51474元,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为32706元。可以看出,私营企业与非私营企业间的职工收入差距较大,不同行业之间的职工收入差异同样显著。

广西社保部门的一位负责人透露,虽然企业退休人员待遇连续10年得到提升,社保支出也在逐年增加,但地方社保部门仍面临费率不能降低的尴尬境地。

那么,如果我们想要降低社保费率,钱从哪里来呢?

受访专家表示,社保缴费基数连年上涨的背后反映了我国社保制度建立较晚的现状。部分人在没有充分缴费或缴费积累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享受社保待遇,这导致我国社保基金的给付增长超过了缴费增长。目前,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渠道相对狭窄,主要是协议存款和购买国债等稳妥的方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应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表示,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关键在于找到资金来源。他建议通过加大财政补贴、加强资金管理、推进养老保险并轨等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专家指出,降低社会保险费率还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如养老金替代率的均衡问题、劳动者的缴费积极性问题等。当前,“弃保”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劳动者对社保的未来缺乏信心,认为缴纳社保不如拿现钱实惠。如何在降低社保缴费的同时保障劳动者的收益,是提高劳动者缴费积极性的关键。

社会平均工资与缴费基数的问题涉及到了社保制度的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推进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也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劳动者对社保制度的认识和信心,共同推动社保事业的健康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