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央视汉字听写题目引网友泪奔 哪位主播

央视新闻主播章伟秋、郭志坚、李梓萌、郎永淳等担任考词读音的主考官,为观众带来一场汉字盛宴。腌臜、虢国夫人、烤麸、户枢不蠹等陌生的词汇,你是否感到困惑?面对这些汉字,你是否经常提笔忘字?你的汉字听写水平是否亟待提高?是时候挑战自己,把手机输入法改成手写,重拾汉字的韵味。

近期,央视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如同一股清流,刺激着观众的视听神经。那些从央视主持人嘴里流淌出来的汉字,犹如美妙的音符,让人感叹汉字的博大精深。平均年龄仅为14岁的初中生们,用他们的实力书写着高难度的词语,让我们领略到汉字的“高端大气”。

这档节目的收视率直逼热门节目《中国好声音》,而它的制作成本却只有后者的十分之一。单纯质朴、充满紧张感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每周五晚的央视一套和教育频道准时播出。节目自开播以来,便迅速成为热门话题。首期播出后,微博话题迅速登顶热门榜,点击率高达18万余次。网友们纷纷表示,汉字文化的优美有趣与流行歌曲演唱相比,自有其更加深厚、动人的魅力。

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金越表示,这并非是一场浮躁奢华的秀场,而是一场充满紧张感的游戏。总导演关正文自信地表示,汉字听写大会的独特竞赛方式带来的戏剧性、观赏性极强,同样具有流行性,不惧任何节目的竞争。网友们的热情留言更是证明了这一点,“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泪奔了,我对不起党和国家对我的栽培,更有一种从幼儿园开始重新学起的冲动。”

目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仍处于团队赛阶段。全国各省市以及港澳台的学生们组成的代表队展开激烈比拼。每支代表队由5名平均年龄在14岁左右的初二学生组成。他们通过初赛、复赛、半决赛、附加赛,最终决出年度汉字听写冠军。除了紧张的比赛现场,节目组还记录了选手们的幕后故事,让观众更加了解他们的努力和付出。

【话题】

“走丢的芦苇”网友热议:汉字听写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挑战?

一场视听盛宴,一场知识的狂欢——《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昨晚在中央电视台火热上演。那些平时鲜少触及的汉字,如同被尘封的宝藏,在荧屏上熠熠生辉。那些僭越、撂挑子、踆乌、辎重、掣肘等词汇,不仅考验着参赛的初中孩子们,更引发了我们对汉字魅力的无尽思考。

这场大会,不仅是一场汉字听写的竞赛,更是一场泛学科知识的较量。从文学、历史到地理、生物、化学、医学,无所不包。每一个词汇的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节目组巧妙地在观众席前设立了成人体验团,让他们与选手一同接受听写测试。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

当“癞蛤蟆”这个词跃然纸上时,成人体验团的正确率竟只有30%。你是否也为之震惊?还有那些看似简单的词汇,如“颠茄”,却是植物分类学家根据其毒性来命名的;那“猢狲”,在古典名著《西游记》和《红楼梦》中均有出现;那“陀螺”,是北方男孩熟悉的玩具;那“熨帖”,是古汉人表达“舒服”之意的词汇。“图们江”三字,虽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连节目主持人也不禁感慨,让河南的孩子写一个四川的县名“郫县豆瓣”,这对他来说也是一项挑战。

那么,你是否也愿意接受这场听写的挑战呢?拿起笔,用心听写,感受汉字的魅力,体验知识的。让我们一同见证,那些被遗忘的汉字,如何在我们的笔下重新焕发生机。

【挑战自我】

来,一起参与这场汉字的盛宴,感受汉字的魅力,挑战自我,展现你的学识与才华!你也来试试吧,听写这些独特的词汇,看看你能答对多少?让我们一起在汉字的海洋中遨游,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汉字的魅力,如同古老的宝藏,深邃而引人入胜。有人为之赞叹,“汉字原来这么高端大气”,也有人感慨,“泪奔,对不起老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的世界,那些深藏在每一笔每一划中的故事。

宁馨儿,这个名字如同一个美妙的音符,跃然纸上。而岳麓书院,这座古代著名四大书院之一的学府,孕育了无数文学巨匠。一开始的束脩礼仪,是古代学生与老师初见面时的礼物,它承载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和对知识的敬畏。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一些常用语,如攥拳头、嘎嘣脆、龋齿,都蕴含着生动的画面感。而三聚氰胺、镪水等化学词汇,又带我们走进了科学的殿堂。

囿于成见、纵横捭阖、奉为圭臬,这些成语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智慧。而在医学领域,矽肺病、炭疽杆菌等名词,又展现了汉字的严谨与精确。

历史人物如嵇康,这位三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他的事迹和思想通过汉字被永久记载。还有著名演员暨导演崔嵬,他的艺术成就也通过汉字得以传承。

地理方面的词汇,如淄博、瞿塘峡,都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而当我们提到雾凇、核苷酸等词汇时,仿佛置身于科学的大千世界之中。

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舞台上,小选手们展现出了汉字的无穷魅力。像杭州代表队的“大师”刘浥尘,他的听写能力超群,每写对一词都仿佛解开了一个汉字的谜团。他的比赛表情丰富无比,时而吐舌、嘟嘴、时而半眯眼、戳手指,网友们都被他的可爱表情所萌化,纷纷表示“刘浥尘,快点到我碗里来”。

这些初二的小选手们,用他们的实力和热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汉字的魅力。主持人都忍不住赞叹,“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怎么那么精彩?”。看到这些超强的小选手们,我们不禁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感叹汉字的魅力真的是无法言喻。战神罗弋洋的辉煌之旅

来自惠州第一中学的广东战队中,有一名被誉为“战神”的选手——罗弋洋。他的表现堪称惊艳,凭借出色的汉字听写能力,成功引领团队晋级。

首次亮相的他,面对的是听起来颇为神秘的词汇——“妖孽”。罗弋洋自信满满地走上台,原来他在地方初赛时曾在这个词汇上栽过跟头。这次他凭借记忆与实力,成功书写正确,为团队赢得宝贵的一分。此后,尽管队友纷纷落马,他依然独步于战场,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

接下来的比赛中,罗弋洋展现出了他的深厚词汇功底。他成功听写诸如“厉兵秣马”、“隋炀帝”、“犟嘴”等成语。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单枪匹马连续出战12轮,凭借对成语“户枢不蠹”的正确书写,成功将广东队带入半决赛。

网友热议

这场汉字听写大会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吐槽派的网友们觉得,比赛使用的书写工具设计得不够人性化。切换书写和清除操作居然需要跑到屏幕的右上角那么远的地方,这无疑浪费了选手们宝贵的答题时间。大家都知道,孩子在紧张刺激的比赛中,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升级派的网友们则选择在家中举行自己的小比赛。有位网友马普尔小姐的花园分享说,她和老公找来《现代汉语词典》,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听写比赛。她的老公甚至报出一些生僻的词语如“繁峙”、“馎饦”来为难她,但她毫不畏惧,用更罕见的词汇如“嵚崟”、“圐圙”等予以回击。一个中午的时间,两人在比拼中享受了满满的乐趣。

搞笑派的网友们则分享了一些有趣的瞬间。有一位网友提到,当听到“黄芪”这个词时,他妈妈非常自信地大喊自己会写。然而主持人接下来的台词却让人捧腹大笑:“这个字但凡是上了点年纪、关注养生的都会写。”这简直是一个笑点满满的时刻,让现场观众和网友们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罗弋洋的表现无疑成为了这场汉字听写大会的一大亮点。他的出色表现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实力,也让人们看到了汉字的魅力与力量。这场大会不仅是一场竞技比赛,更是一场关于汉字文化、关于传统与现代的交流与碰撞。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