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赴港生子产业链揭秘

近日,关于香港中介人士被判刑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也让“双非儿童”这一话题再次受到人们的热议,内地孕妇赴港生子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记者深入调查了解到,内地孕妇赴港生子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据统计,在香港出生的内地婴儿数量急剧上升,从2000年的709名上升至2011年前11个月的33499名,占香港总新生婴儿的38%。由于公立医院预约名额有限,大部分内地婴儿都是在中介的帮助下在港出生的。据了解,内地孕妇赴港生子的平均花费高达10万~20万元,这造就了一个超过30亿元的产业。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香港特区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遏制内地居民赴港生子。一名深圳中介机构人士表示,目前香港特区仍然只是在限制内地孕妇赴港生子,并没有完全禁止。现在价格有所优惠,并且他们会负责为孕妇预约。

尽管费用高昂,但许多内地父母仍然选择赴港生子。他们看中的是香港较低的费用(与海外相比),孩子一出生就能获得香港身份证,享受香港的优质教育和医疗福利。据一名中介机构人士介绍,孩子在香港出生可以不受计划生育政策的约束,未来移民也容易。按照香港实行的九年中英文免费义务教育,在香港出生的孩子每学期仅需缴纳书杂费便可就读香港中小学。

记者还发现,一些中介公司甚至宣传“赴港生子可享总值800万元的福利”以吸引客户。这一现象引起了部分香港人的反感。据香港民建联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七成的香港人不欢迎夫妻双方皆非港人的孕妇赴港生子,认为“双非”儿童已经对香港的教育、医疗等资源造成了压力。

一些香港医生也表达了担忧。他们认为内地孕妇赴港生子给香港医疗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如临时抽调非专业妇产科医生、医疗事故增多等。一些内地孕妇在生下具有先天疾病的婴儿后,直接将婴儿留在香港,给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

在此背景下,管控将进一步加强。根据香港医院管理局的统计,内地孕妇“冲急症室”的个案数量不断增加,而预约的孕妇数量却相对较少。《环球时报》引用的一项分析数据也显示,一名在港出生的婴儿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需支付巨额费用。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在香港一些地区,住宅楼被改造成了“孕妇公寓”,专门提供给内地孕妇居住。这些孕妇在香港住宿时间较长,有的甚至超过一个月。由于孕妇们不便出门,这些“孕妇公寓”成为她们的主要生活场所。然而她们的生活并不轻松,“我们三个大肚子目标太大了。”一名内地孕妇如是说。面对这种情况香港需要采取更多措施确保公共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合理使用同时也保障孕妇们的权益和安全。"双非儿童"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未来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维护社会公平仍需进一步和研究。香港入境事务部门通报,当前仍有六十名疑似中介人士被锁定调查,未来不排除进行法律追究的可能。这起事件涉及一种被称为“冲关”的现象,指的是未预约的内地孕妇声称临产要求强行过关或利用中介通过汽车通道偷运过关的情况。更有甚者,在临产前才紧急行动,意在避免预约产检等产生的数万元费用。

对此,法官严厉指出,中介人士的这类行为对孕妇及其胎儿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并对香港医院的医疗资源分配带来不利影响。这些中介行为严重扰乱医疗资源的正常分配秩序,对香港的公共卫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深入分析这起事件不难发现,这实际上反映了香港对内地孕妇赴港生子的管控正在持续加强。回顾历史,“双非婴儿”,即父母双方均为内地人的香港出生婴儿,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当年,香港终审法院裁定庄丰源享有居港权,从法律层面确认了“双非婴儿”的身份认同。此后,“双非婴儿”的身份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关注。

随着自由行政策的开通,内地孕妇持港澳通行证即可进入香港,这实际上为内地夫妇赴港生子打开了一扇大门。此后赴港生子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双非婴儿”数量也开始迅速增长。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从2001年仅有的620名“双非婴儿”出生,到2010年占比高达约三分之一的新生婴儿数量,十年间这一群体的数量飙升了五十倍之多,累计超过十七万。这一数字令人震惊,也反映出内地计划生育政策下,人们对生育二胎的渴望与追求。

面对这一趋势,广东省计生办负责人也公开表示,对于被发现在香港生第二胎的人将会受到罚款的处罚。虽然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这种赴港生子的现象,但人们的愿望与追求却难以彻底改变。在这种背景下,尽管努力打击类似行为并加大管控力度,但内地孕妇赴港生子的情况仍将存在。编者认为这种现象无法完全杜绝,根源在于人们对于家庭、子女、未来等美好愿景的追求与期望。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