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老旧小区改造顺民意惠民生(人民眼·城市有

引子

随着扩大内需战略的坚定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正在明显提速。这不仅是拉动有效投资、促进消费的手段,更是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的结合。在南昌,一场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生动实践正悄然展开。

南昌的老旧小区改造:一场居民意愿与城市场域的共舞

当空中线缆如蜘蛛网般纵横交错,地下化粪池时常堵塞,道路坑洼狭窄难行,这是许多老旧小区的痛点。在南昌市的桃苑社区,居民们对此深有感触。

桃苑社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一个开放式小区。居民们曾一度为小区的环境问题苦恼不已。陈佑民说:“小区脏乱差,散养的鸡鸭狗到处跑,出去散个心,回来一肚子气。”

这一切在2016年发生了改变。南昌提出打造“美丽南昌,幸福家园”,推动老旧小区改造。西湖区和东湖区率先实施这一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尊重居民意愿”成为了一个关键词。

西湖区委书记梅茂发说:“老旧小区改造,动的是家,居民是主人,必须尊重居民意愿,让居民参与决策。”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一场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民主实践在桃苑社区展开。

居民们通过填写调查表、参加社区代表会议等方式积极参与决策,为改造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胡学军是桃苑社区的居民代表之一,他说:“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最终桃苑社区以98%的居民支持率竞标成功。”这背后是居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在改造过程中,依法依规拆违也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私搭乱建”现象一度存在。但工作人员们坚持合情合理施策在争取到居民的认可和支持后顺利地推进了改造工作。如今走进桃苑社区这个老旧小区的变化令人耳目一新道路平坦宽敞绿化带环绕环境优美让人心情愉悦。这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城市带来了更加美好的明天。此外南昌市还注重发动居民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将改造工作与社会治理基层组织动员工作相结合这种治理模式促进了邻里交流增强了凝聚力为改造后的长效管理奠定了基础。总之南昌市的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惠及百姓促进发展的民心工程通过改造工作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也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桃苑社区,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从地面到房屋立面再到楼顶,随处可见居民搭建的各类临时建筑,如鸡棚、树枝搭建的杈杈房等。这些建筑虽然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却也给小区带来了违建的问题。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杨丽介绍,小区共有12栋楼,却衍生出数百处违建。为了改善小区环境,拆违成为了首要任务。

面对这一难题,街道办事处决定采取行动。白秀芬家的阳台扩建面成为了首个目标。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刘柱带着街道干部上门劝说,并承诺合理的补偿及时到位,拆除后马上修复阳台。最终,白秀芬同意了拆除。拆除一结束,街道立即着手修复,并在拆除后为她安装了一个定制的“小白衣坊”,为她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工作空间。这让白秀芬感到意外和满意,小区环境的改善也带来了生意的好转。

在拆违过程中,街道办事处针对不同业主的违建问题采取了精准施策的策略。例如,面对姜玉华坚决不同意拆除其阳台扩建的阳光房的情况,街道办事处通过政策宣讲员和街道工作人员的努力,最终成功说服了老人拆除违建。拆除过程中,街道办事处保留了有特色的门头和装饰,并安装了扶梯和推拉门,让姜玉华对改造结果感到满意。

在拆违的街道办事处还注重解决居民的安全问题。在拆除防盗窗时,为了打消居民的不安全感,街道办事处聘请专人进行巡逻并安装了摄像头。这些措施使得小区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偷盗事件逐渐减少。最终,桃苑社区共拆除了防盗窗3100个、屋顶违建37处、外立面违建200余处。随后进行的改造工程使得小区环境焕然一新。

改造过程中,居民的参与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胡学军等居民主动向街道办事处反映问题并积极参与改造工作。街道召开的民情恳谈会收集了居民的意见建议,并采纳了其中的合理部分。这些居民的参与成为了桃苑改造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杏苑社区的微改造项目也充分发动了民情理事会的力量,让有限的经费得以用在刀刃上。通过微改造,社区的线缆被整理起来,杈杈房被拆除并换上了新的设施。整个社区焕然一新,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桃苑社区和杏苑社区的改造工作展示了社区改造的重要性和成果。通过啃下违建这块硬骨头并注重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社区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居民的生活也更加便捷和舒适。这样的改造工作不仅提升了社区的品质也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不久前,“热心居民”微信群里,群主刘嘉明提出了一个提议:“明天晚上,我们在议事亭讨论一下吧。”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自从去年5月小区微改造项目启动以来,这样的议事已经成为常态。

议事亭的设立并非一开始就出现在改造规划中。当时,有关部门设计了一个假山景观,然而当项目刚刚启动,就有很多居民提出疑虑。在周莉芳的带动下,大家坐下来进行了一次圆桌讨论。居民们纷纷发言,刘嘉明更是连珠炮似的发问:“有电有水,孩子们在这里玩耍,安全吗?小区还没有物业管理,景观造型维护资金从哪里来?没有后续维护,会不会变成污水池子?”这些问题引发了深思。最终,居民们一致同意取消假山景观,提议建设一个议事亭,这一提议得到了采纳。

如今,经过改造的永外镇街120号焕然一新,被称为“永外荷苑”。居民们的智慧和努力让小区不仅更加美观,而且更加宜居。周莉芳由衷地感叹。东湖区实施的类似微改造项目已经取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今年,东湖区将继续推动近3万户的改造工作,坚持以普惠式微改造为主。越来越多的社区开始重视居民意见,采取民主协商的方式推进改造工作。无论规模大小,都将民主协商贯穿于改造全过程。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各种后续管理长效机制,以确保改造效果的持续。桃苑社区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他们成立业委会后引入物业管理,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但通过不懈努力和居民的广泛参与逐渐实现了现代小区的模样。尽管过程中充满了艰辛与不易,但居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始终如一。“共同努力,让小区变得越来越美好。”这是所有居民共同的心愿。随着物业服务行业的持续发展,万国保在合同续约之际,面临着一个重要的议题:如何将社会化的改造和管理力量引入,以推动老旧小区的长期稳定发展。这一议题,也正是建立长效机制的另一关键课题。

在南昌市,对于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除了依赖中央和省级的专项资金补助,南昌市还提高了市级奖补标准,由原先的项目投资的20%提升至每户6000元。财政资金的局限性使得探索市场化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南昌市城管局副局长孙新初表示,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小区资源,他们正在尝试通过采购、新增设施有偿使用等方式,引进社会资本来建设停车设施、开展养老和商务服务。这样的举措,不仅为小区带来了现代化的设施和服务,同时也为社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桃苑社区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这个社区在万国保的引领下,成功引入了多家企业,为小区业主提供了多种有偿服务,如电子道闸、付费电动桩、付费充电插座以及小区户外纯净水系统等。这些服务的引入,不仅方便了业主的生活,也使得物业管理更加便捷。

今年,南昌市将重点改造247个老旧小区,涉及10万余户。其中,既有微改造小区229个,也有大改建的综合示范改造小区18个。改造的重点不仅在于完善社区养老、托幼、文体、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还在于挖掘老街老巷的历史文化底蕴,留住城市的记忆。

夏日的桃苑社区,绿树成荫,孩子们在滑梯和步道间嬉戏,老人们在长亭下聊天。小区的环境变化让一些离开的居民纷纷回归,还有一些人在这里购买了新房,成为了新桃苑人。陈国文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曾因不满小区环境而搬离,但在看到桃苑小区的改造效果后,他决定装修老房子并搬回来住。

老旧小区的改造不仅提升了市民的居住意愿,还拉动了钢材、水泥、线缆、电梯、家装及工程建设等产业的发展,对释放内需潜力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与推动作用。桃苑社区的居民陈佑民刚装修好房子,兴奋地张罗着邀请亲戚朋友来参观,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老旧小区的改造,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

这一变革的见证者不仅仅是桃苑社区的居民,更是全国范围内老旧小区改造的参与者与推动者。他们的努力与探索,为建立长效机制、推动老旧小区的持续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