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卫生部:开展滥用抗生素专项治理整顿

警惕滥用抗生素:基层医疗机构仍需严控

时值流感高发期,医院内患者络绎不绝,抗生素的滥用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关注。经过经济参考报的记者深入调查,发现尽管卫生行政部门多次整治,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已明显降低,但基层医疗机构及诊所仍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卫生部对此高度重视,宣布将建立长效机制开展专项治理整顿。而在专家看来,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制度的改革是关键。

在世界卫生日的背景下,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告:不控制抗生素耐药性,我们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危机。近年来,“超级细菌”的出现更是让抗生素滥用问题备受关注。去年,宁夏两名患儿被检测出带有超级细菌NDM-1,而今年美国更是爆发沙门氏菌疫情,其中名为“肯塔基”的超级沙门氏菌恐将蔓延全球。

抗生素的滥用已经成为我国医疗行业的一个严峻问题。卫生部药政司副司长姚建红指出,抗生素的滥用可能毁掉一代人的健康。数据显示,中国人均年抗生素使用量远超国际水平,其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比例高达46%。更令人担忧的是,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远高于国外平均水平。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抗生素使用品种多且结构不合理,存在求新、求贵的现象。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医生倾向于给患者使用新药、贵药。患者方面,对抗生素认识不清,常将其与消炎药混为一谈,且为了求快疗效,会主动要求或接受医生推荐的、最高端的抗生素。畜牧农业中饲料中含有大量抗生素,通过食物链传播到人身上并在体内积蓄,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

针对这一问题,卫生行政部门自2003年以来已下发多个文件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今年4月,卫生部发布了《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目前,二甲以上医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已极大改善,但基层医疗机构及农村地区的抗生素使用仍不规范。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除了加强监管和整治,还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改革。专家指出,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制度改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公众对抗生素的认识和使用意识也至关重要。

让我们共同努力,警惕抗生素滥用,保护我们的健康。在乡村的某个角落,有一位名叫王大夫的赤脚医生,他在这个县某村的卫生室默默耕耘。他坦言,农村的医疗环境利润微薄,主要收入来源于日常的“吊瓶子”业务。随着冬季的到来,感冒患者增多,他的工作愈发繁忙,每天需要多次出诊,为病人上门输液。

滥用药物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处方。早在200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已发出通知,要求自2004年7月起,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处方药。记者在多家药店的走访中发现,部分药店依然随意出售抗生素。

在北京市西城区某药店,虽然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有明确区分,但当记者提出购买头孢拉定、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时,药店销售人员并未要求出示处方,甚至主动推荐了一些速效药品。在另一家药店,虽然店员提到需要处方,但最终还是无处方售药。顾客张先生也反映,医药超市往往不严格审查处方,不提醒药品使用和禁忌。

这些药店是否不担心监管部门的查处?曾在药店工作的李女士透露,药店会通过自行补开处方或不开发票的方式逃避监管。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乡、村两级的医疗机构,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上仍需加强。赵明钢也坦言,尽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规范了抗生素的数量、品种和控制,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微生物检测能力仍需提高。

根治这一问题需要进行制度改革。赵明钢指出,中国的抗生素使用和管理总体上是科学的,但由于医院补偿机制、个别医师专业知识能力、部分群众对用药知识的欠缺等因素,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现象仍存在于个别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中。卫生部希望通过三年为周期的专项治理整顿,完善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并要求医疗机构进行处方点评和监测。

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还需要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公立医院的经费中,拨款所占比例不高,这使得医院需要通过药品和诊疗来收取经费。专家李卫平认为,以药养医是产生滥用抗生素问题的制度根源。一方面要完善抗生素药物使用的相关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另一方面则需要改革医疗卫生体制,从根本上消除开药谋利的行为。

这一问题涉及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期待通过相关部门的努力,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