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以来,我国在线旅游行业和平台迎来了新的监管阶段。该规定对于近年来困扰消费者的种种问题,如不合理低价游、评价权保障以及旅游信息使用等进行了明确规范,特别是针对大数据“杀熟”等不良经营行为的监管更是重中之重。
新规的出台是对在线旅游行业飞速发展的一种回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线预订旅游产品和服务。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如虚假宣传、旅游安全保障和救助义务的缺失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权益和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通过健全法律法规来规范在线旅游经营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已成为行业的迫切需求。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新规起草立法专家朱巍表示,此次《规定》的出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形成了良好的互补与衔接,为在线旅游经营者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导。去哪儿网相关负责人也强调,《规定》不仅指导了在线旅游经营者的行为,还为国内旅游行业的整体复苏提供了法律支撑。
具体到《规定》的内容,它强调了在线旅游经营者应提供真实、准确的旅游服务信息,不得进行虚假宣传,并且未取得相关质量标准和信用等级的认证,不得使用相关称谓和标识。平台经营者还需要以显著方式区分自营业务和平台内经营者开展的业务。这些规定都旨在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备受消费者关注的点评权问题也在《规定》中得到了重视。在线旅游经营者被要求保障旅游者的正当评价权,不得擅自屏蔽、删除评价,也不得误导、引诱消费者做出不真实的评价。这一规定无疑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公正、透明的旅游评价环境。
针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大数据“杀熟”问题,《规定》明确要求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设置不公平的交易条件,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这是一个非常具有针对性的规定,对于保护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具有重大意义。
尽管有了这些规定,消费者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面临着举证困难的问题。由于数据掌握在平台手中,消费者很难顺利取证。对此,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多留证据,也期待相关部门和行业能够加强自律,共同维护一个公平、透明的旅游市场环境。
《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的出台是对在线旅游市场的一次重要规范,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规定的执行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消费者和平台需要共同配合,共同维护一个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期待在未来,随着规定的深入执行,我国在线旅游市场能够迎来更加繁荣、健康的发展。在消费者与商家博弈的过程中,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管育鹰指出,为了真正遏制大数据“杀熟”现象,相关部门需采取更实际的措施,解决取证难的问题,并加强监管力度。他们需要积极主动地介入,提高规定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使监管更加公正有力。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国庆中秋假期的到来,旅游市场迅速复苏。各地监管部门也在积极落实监管责任,强化行业秩序规范。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假期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
为了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各地市场监管局采取了多项措施。湖南省市场监管局在节假日期间出动了大量执法检查人员,检查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旅游景区等,并重点进行了专项整治。峨眉山市市场监管局则严厉打击了虚假宣传、不明码标价、欺客宰客等违法行为。
长假期间,云南、海口等地也加大了对市场巡查检查的力度,组织第三方人员开展暗访,及时查处“不合理低价游”等违法违规行为,并畅通了旅游投诉举报热线。四川省旅行社协会与成都旅行社协会发布了“2020年四川旅游线路参考价”,以引导游客正确选择旅游线路产品,避免掉入“不合理低价团”。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体现了监管部门对旅游市场的重视,也展示了他们对游客权益的关心。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规范化,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这些实际的行动和措施,让人们对旅游市场充满了信心,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旅游市场将会越来越繁荣,越来越规范。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监管部门需要持续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同时也需要商家自觉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而消费者也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理性消费,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产品和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消费者、商家和整个社会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