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产业是山东东营市盐窝镇的支柱产业之一,而该镇拥有一个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定点市场的鲁北畜产品第一大市场。羊喂食瘦肉精在这个地区并非秘密。根据当地官网消息,这里的羊肉被销往北京、大连等十七省市。尽管当地声称一直在严厉打击使用瘦肉精的行为,但养羊户们却摸索出应对检测的不同方法。
当地官员认为,能否严格执法是制止瘦肉精问题的关键。对于盐窝镇来说,发展绿色食品、扩大产业,首要任务是根除瘦肉精。养羊户刘全有一个特别的“经验”,那就是当陌生人来访时,他会首先观察对方腋下是否夹着包,以此判断是否是私访的记者或检查人员。这一经验源于当地电视媒体的暗访报道,揭示了养羊户们给羊喂食“小料”(即瘦肉精)的事实。
双汇“瘦肉精”事件后,山东省发出了紧急通知,严查瘦肉精。在利津县,瘦肉精似乎更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记者在当地多个养殖户家中见到了各种形式的瘦肉精,包括药片、原粉和石灰粉掺拌的。许多养殖户坦言,瘦肉精很容易购买到,甚至可以轻易送货上门。尽管有传闻称有人因贩卖瘦肉精被抓,但无人知道具体结果。
在这个羊肉紧俏的市场里,杀羊工们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肉羊。他们凭借经验判断哪些羊可能喂食了瘦肉精。一名宰杀工瞅着眼前的羊说:“后腿的肉这么瓷实,颜色好看,十有八九是喂小料了。”可见,即使没有严格的执法,养羊户们依然能够通过某些手段让瘦肉精混迹于羊肉之中。
市场里也不乏担忧和紧张的气氛。至少在今年九月底的时候,有多达八个羊群因为检测出疑似瘦肉精而被赶回家去待排出残留后再进行检测。市场人员透露北京曾经是盐窝镇的大客户,尽管近年业务有所减少但依然会有交易往来。宰杀工和经纪人透露了这些检测不合格的情况并非个案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也反映了打击瘦肉精问题的严峻性和迫切性。是否严格执法是能否根除瘦肉精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摆在当地官员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需要坚决而有效地采取行动以确保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东营地区利津县针对瘦肉精的检测与应对策略
利津县畜牧局局长高鹤令在不久前介绍,当地针对瘦肉精的检测主要使用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试纸。随着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的实施,近期检测尤为严格。
某日,养羊户与执法人员交谈试图蒙混过关,但未能成功。他们摇摇头,挥动皮鞭,将数百只羊赶回了邻近的大市场。刘全表示,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每批羊都需要接受检测。
高鹤令表示,多年来,利津县在大市场派驻了十多名检验检疫人员。在肉羊出栏前,检疫人员会入户进行抽检,合格的羊才能进入市场。据市场内的经纪人和宰杀工透露,近期有一些羊群检测未过关,被赶回家。一旦检测呈阳性,县畜牧局会进一步取样检测,若确认为瘦肉精羊,将进行无害化处理。
面对检测,养羊户有不同的应对策略。刘全提到,要让羊检测过关是有技巧的,但最近风声紧了,更加严格。夏秋季节,养羊户会在肉羊出栏前十几天停药,利用羊多喝水的好习惯,使瘦肉精残留排出,检不出问题。必要时会给羊喂些利尿的葡萄糖。但到了冬季,这一方法并不保险。
除了停药的方法,还有一些养羊户使用其他方式逃避检测。例如抽出几只羊提前停药并做上标记,利用这些羊的尿样通过检测,而其他羊则顺利过关。这些“羊托儿”最终会被执法人员识破。
对于养羊户孙长杰来说,检出不合格意味着很大的损失。他需要从大市场雇宰杀工在家宰杀问题羊,然后偷偷运往冷库。他声称那批羊后来获得了检验检疫手续。
除了个体养羊户,瘦肉精也带来了一定的收入影响。李建国和邻居购进的300多只羊苗,因未喂瘦肉精而少收入一两万。这也显示出瘦肉精在市场上的经济价值。
盐窝镇副镇长王中民表示,对于私宰的养羊户和不合格羊肉产品,有关部门会进行无害化处理。他表示过去曾有无害化处理过百只私宰的羊。
利津县对于瘦肉精的整治工作非常严格,但仍有一些养羊户试图通过各种方式逃避检测。随着进一步的整治和监管加强,期待能够彻底消除瘦肉精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刘全透露,如今喂瘦肉精的量已经大幅度减少,而且行业内人士都小心翼翼,不敢声张。这与几年前的情景截然不同,那时“敞开喂,没人管”。
据多位养羊户介绍,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石灰粉”。这种粉末的进价从每袋的550元到1200元不等,价格越高,纯度也就越高。还有一种如同米粒大小的原粉,刘全从熟人那里以每斤50元的价格购进,每次喂食仅需一小茶碗的量。
众所周知,羊油(肥肉)的市场价值不高,而羊肉的瘦肉部分才更受欢迎。瘦肉精的神奇作用在于能将快速催肥的肥肉转化为瘦肉。喂食后,每只羊能额外增加三四斤瘦肉。
盐窝镇后邢村的李建国曾经做过一次比较。他和邻居一起购买了300多只羊苗,喂养的饲料也相同,但邻居家的羊喂了瘦肉精,收入了八九万,而他因为没有使用瘦肉精,少收入了一两万。
养羊户孙长杰也有类似的经历。他购买了所谓的瘦肉精药片,结果花了3000元。但在80天后,他发现这些药片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羊虽然长得圆滚滚的,但全是脂肪。孙长杰说,当他把羊带到市场那天,宰杀工的一刀让他心凉了半截。那一刀下去,只见到满满的油脂,他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如今,孙长杰已经吸取了教训。他的新一批羊已经购买了十几天,他打算使用那种神秘的“石灰粉”,而不再使用药片了。养羊户们都在密切关注这种新型添加剂的效果,期待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他们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确保食品安全,是他们必须面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