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陈寿眼中的江表之虎臣!被东吴耽误的甘宁不比

三国时期东吴的一员虎将——甘宁,一个曾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独特身影。他在陈寿的《三国志》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故事,就像一部充满转折和戏剧性的传奇小说。

甘宁,巴郡临江人,出身豪门,年少时便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胆识。他曾带领一群轻薄少年,组成一支引人注目的队伍,自任首领。他们的行为高调且恶名昭彰,被人们戏称为“锦帆贼”。他们出行的排场豪华,身上穿的、用的都是最好的,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在人们眼中的恶少,却在二十岁时突然改邪归正。他开始了新的生活,认真读书学习,钻研学问,立志要建功立业。他从小小的计掾开始,脚踏实地,勤勤恳恳,逐渐升迁,做到了郡丞的位置。

甘宁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在益州牧变更之后,他受到了荆州别驾从事刘阖的鼓动,反叛刘璋,但却未能成功。他带领八百多人投了荆州刺史,但在刘表手下却无法得到重用。他发现了刘表的不堪大用,决定离开。

甘宁转投江夏太守黄祖,但黄祖同样未能识得他的才华,仅仅把他当作一个普通人。尽管他在建安八年救了黄祖一命,立下大功,但仍未得到重用。甘宁深感苦恼,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听说孙权在江东广纳贤才,甘宁决定去投奔。他的心思被苏飞看在眼里,苏飞多次向黄祖推荐甘宁,但黄祖始终无动于衷。苏飞看出甘宁的犹豫,主动请他喝酒,给他出主意,让他去邾县任职,再寻找机会投奔孙权。

甘宁带着数百人离开黄祖,投了孙权。这一次,他终于找到了伯乐。周瑜、两位重量级人物的推荐,让甘宁一得到孙权的器重。他的待遇与老臣无异,心情愉快的甘宁渴望回报孙权的知遇之恩。

他对孙权建议攻打荆州,拿下江夏作为跳板,西进巴蜀。他对刘表的了解让他对巴蜀的防守情况了如指掌,认为巴蜀是必争之地,不能落入曹操之手。他向孙权进言,要夺取荆州,必须先拿下江夏黄祖。

03 篇章

在之前的征途中,鲁肃已经认同了这一决策,此刻甘宁亦站在同一立场,再无犹豫的必要。尽管面临重臣的反对,孙权仍然坚决决定立即出兵,志在攻取江夏。

回忆往昔,建安十二年,孙权再次西征黄祖,成功“俘其人民而还”。命运之轮并未给这次胜利完全的喜悦,因孙权母亲病危,西征之路被迫中断。然而次年春,孙权毅然决然地第三次踏上征伐黄祖的征途。尽管战斗激烈异常,但最终仍成功捉拿黄祖。

据《三国志·吴书》记载,早在191年,黄祖与孙家便已种下深仇。那一年,孙权的父亲攻打刘表,黄祖应战,却败于孙坚之手。孙坚乘胜追击,甚至曾包围襄阳。黄祖战败逃亡,然而孙坚的追击并未停止。黄祖身陷竹林暗箭之下,孙坚亦因此英勇牺牲。

对于孙权而言,黄祖不仅是敌人,更是杀父仇人。如今仇人在手,自然无法宽恕。打败黄祖后,孙权设立了两个盒子,一个装着黄祖的头颅,另一个装着苏飞的头颅。消息传至甘宁耳中,苏飞得知后急忙托人告知甘宁。

甘宁闻讯后表示,即使苏飞不提及,他也早已有了决断。苏飞的恩情,他绝不会忘记。在庆功宴上,甘宁为了替苏飞求情,更是磕头至血泪交流。他表明,若无苏飞当年指点,自己或许早已丧命,何谈为将军效力?因此恳请孙权赦免苏飞。孙权被甘宁的忠诚和义气所打动。

04 篇章

拿下黄祖后,甘宁跟随周瑜参加了赤壁之战,大败曹操,立下赫赫战功。赤壁战后,曹操败走北方,却留下了曹仁驻守江陵,如钉子般稳固。拔掉这颗钉子的任务落在了甘宁肩上,虽然未能成功,但他的智勇令人称道。

甘宁曾在刘表麾下效力十年,对夷陵(今湖北宜昌)了如指掌。他意识到,若派兵占领夷陵,与周瑜东西夹击曹仁,必定能拔掉这颗钉子。周瑜采纳了他的方案。

甘宁率兵日夜兼程,巧妙攻占了夷陵。曹仁对此极为重视,派重兵围攻夷陵,企图夺回失地。甘宁手头上只有数百士兵,却凭借他的智勇双全,打退了曹仁的多次强攻。面对曹仁的箭雨如梭,甘宁毫不畏惧,淡定自若。在周瑜的援军到达后,曹仁无奈撤回了北方。

战后,甘宁不仅展现了他的战场英勇,更与周瑜共同谋划西取巴蜀的谋略。虽然当时的刘备四处漂泊,但巴蜀之地早已成为他的目标。尽管孙权向刘备征求意见时未能得到积极回应,甚至被刘备的言辞所影响而犹豫不决。但这件事充分展示了甘宁的战略眼光和胆识。他对全局的洞察力并不逊色于周瑜。然而可惜的是,孙权并未给予他充分的施展空间。尽管甘宁有着大将之才和无畏的战斗精神但在性格上容易激动和发怒有时还不听从孙权的指挥虽然缺乏大将风度但这并不影响他在战场上的英勇和在战略上的洞察力他如同李云龙一般令人敬佩和钦佩不已。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