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专家称饮食消化正常者打氨基酸 实在太过愚昧

孝感市一中高三学生集体在教室内一边打吊瓶一边复习功课的场景引起了广泛关注,被网友称为“吊瓶班”。随着高考临近,学生们为了备战考试,采取了各种进补方式,而孝感一中的这一举动更是引起了社会的热议。从网友供图到微博爆料,再到媒体的官方微博转发,这一新闻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发酵。薛蛮子、方舟子等名人纷纷发表评论,社会关注度可见一斑。大多数网友认为这一举动是教育制度恶性竞争下的荒诞之举,纷纷直斥其愚昧无知。据媒体报道,孝感一中办公室夏主任回应称,学生们打的吊瓶都是补充能量的氨基酸,学校按照学生自愿的原则组织打氨基酸。随着高考临近,部分同学身体不舒服,为了不影响学生复习,学校便安排学生在教室内打氨基酸。这一做法引起了医学专家和营养学家的质疑。著名科普学者方舟子和营养师顾中一等人指出,高考前打氨基酸以增强体质、补充能量实在太过愚昧无知。他们强调,只要食物中有蛋白质,吃了就是在补充氨基酸,吊一瓶氨基酸的效果还不如去吃一片肉。有医生网友也指出,能正常进食、消化的人直接吃肉蛋奶就能补充营养。脑细胞或神经系统能够直接利用的能量来源是葡萄糖,而不是氨基酸。注射氨基酸要转化为葡萄糖才能被脑细胞利用,其间会产生更多的代谢废物,还会带来恶心等不良反应。这一场景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调侃和质疑,有网友表示“这是不是有中国特色”,也有网友对医生网友的言论表示赞同,认为这一做法实在没有必要。“吊瓶班”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在备战高考的关键时刻,学生们应该注重身体健康和合理营养补充,但也应该避免盲目进补和过度医疗。教育制度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避免恶性竞争带来的不良影响。关于孝感高中生集体输氨基酸的事件,众多医生网友纷纷发表观点。他们指出,若没有疾病,仅仅为了增加体力和智力,吊氨基酸并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可能增加药物过敏和医源性感染的风险。对此,他们呼吁善待学生,不要盲目跟风。

网友“龙爪槐西红柿”对此现象表示不理解,认为补充营养和能量完全可以通过更为健康的方式实现,比如食用鸡蛋和牛奶。许多高中生选择输氨基酸,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安慰剂效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营养师顾中一指出,虽然理论上氨基酸可以提供能量,但这仅限于能量来源严重缺乏的情况。正常情况下,人体会先消耗糖类,然后是脂肪,只有在脂肪大量消耗后才会分解蛋白质产生能量。只要保证正常的饮食,就不需要通过输液补充氨基酸。

云无心,著名科普学者、美国普渡大学食品工程博士,他解释道在自然界中有300多种氨基酸,其中人体需要的有20种。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肠里被消化成单个的氨基酸后,才能被人体吸收。临床上的氨基酸输液主要有两种用途:营养型输液和治疗型输液。对于一般健康人,通过输液补充氨基酸并无必要。

一些医生对“氨基酸吊瓶”表示强烈批评,认为对于能够经口进食的人而言,静脉输入氨基酸是不明智的行为。他们还指出,滥用氨基酸输液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心悸、胸闷、胃肠道反应等。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指出,孝感高中生吊瓶输液可能是心因性癔症的班级爆发。对此,微博名人“急诊科女超人于莺”批评这是行为艺术,并呼吁家长、老师和医生共同负责,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这一问题。

医学专家还指出,静脉输液存在风险。将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可能会引起发冷、打寒战、发热等不良反应。对于大考之前的孩子来说,保证营养的更应注重健康饮食的调整。如果确实需要补充营养,多食用煮鸡蛋、喝牛奶更为合适。

专家建议家长和孩子都要理性看待这一问题,不要盲目跟风。健康人并不需要输氨基酸,合理的饮食调整就能满足营养需求。对于确实需要输液的情况,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对于孩子们而言,生活中的自然摄取营养、充足的休息以及适度的运动,无疑是比任何“灵丹妙药”都要强大的存在。那么,在即将到来的高考前,我们该如何安排孩子的膳食与休息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李清晨的建议。

膳食安排,一切照旧。无需过分追求特殊的食物或是突然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健康的饮食应该是日常积累的过程,而非临时突击。保持孩子一贯的饮食规律,注重膳食的均衡和营养的全面性。蔬菜和水果、主食和蛋白质、膳食纤维等要合理搭配,让孩子在高考前也能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休息方面,同样一切照旧。孩子们在高考前的压力已经足够大,过度的休息调整可能会给他们带来额外的压力。保持孩子一贯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让他们的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家长也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运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孩子们释放压力,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学习效率。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或者室内锻炼,让孩子们在高考前也能保持良好的体能状态。

高考前的膳食和休息安排并不需要过分紧张。只要保持孩子一贯的生活习惯,注重膳食营养的均衡和作息规律的稳定,加上适度的运动锻炼,就能够让孩子们在高考前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李清晨的建议是:一切照旧,顺其自然,让孩子们在熟悉的节奏中迎接高考的挑战。家长只需在旁默默支持,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和鼓励,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