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骆汉生在湖北省人民医院副主任技师的岗位上感到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少。随着医院进口医疗器械维修说明书的缺失,他发现他们被迫依赖于设备制造商,而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的市场。骆汉生深刻感受到,进口医疗器械的维修利润已经超过了销售利润的三倍,售后市场成为了外资企业在中国经营医疗器械的主要利润来源。骆汉生作为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与管理专家,以往可以依靠随机附送的维修手册解决问题,但现在却不得不花费高昂的费用寻求厂家的帮助。他透露,他们医院有一台价值990万元的CT机合同,每年的保修费用高达140万元。多年来,骆汉生一直在为医疗设备反垄断而努力奔走。当得知首届中国医疗设备民族工业发展大会将讨论打破医疗设备售后服务垄断的问题时,他毫不犹豫地自费赶往北京参加会议。在会议上,骆汉生情绪激昂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控诉供应商逐渐不再向医院等用户交付进口医疗器械设备时附带技术说明书的行为,这使得中国的维修师无法自行进行维护和修理。骆汉生表示,中国的医疗机构和老百姓都是受害者。他回忆道,大约在2000年以前,供应商在交付设备时都会附带有电路图纸的维修手册,但现在这一切都已不复存在。由于没有维修资料,一旦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医院只能再花费巨资找厂家解决。在会议上,骆汉生还详细阐述了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垄断行为。他表示,外企利用技术说明书中包含的专利信息作为理由拒绝向医院提供维修资料。外资企业还通过为维修软件设置密码来进一步垄断售后市场,增加维修成本并降低效率。骆汉生愤怒地表示,这种垄断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安全隐患。同样作为这一市场多年的观察者,《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社长金东亦对此深有感触。他对记者表示,外资医疗企业在中国香港的运营方式并不如此,他们在中国内地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售后维修。金东透露,外资企业利用不提供维修相关文件的方式垄断售后市场并赚取高额利润。在会议上,金东给出了一组惊人的数据:外资品牌在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利润中,售后维修利润占据了75%,而销售利润仅占25%。骆汉生与金东的观点引起了与会嘉宾的广泛关注与讨论。这次会议不仅汇聚了医院领导、本土医疗器械企业代表和业内观察人士,也激发了更多关于医疗设备售后服务垄断问题的思考和。售后市场:外资企业医疗器械盈利的关键与争议
在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中,售后市场成为了外资企业获取利润的主要来源。这一市场目前几乎被外资企业所垄断,导致维修价格居高不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讨论。
面对中国技师的“垄断指控”,外资企业却喊冤。知名外资医疗器械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他们始终遵循中国的法律法规,不存在所谓的“垄断”。对于近日关于售后维修资料的争议,她表示并不知情,并强调进口医疗器械的产品说明书等文件是符合中国法律的。
今年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规定,进口的医疗器械必须有中文说明书和标签,且这些文件必须符合相关法规及强制性标准。国家食药监总局也出台了详细的规定,医疗器械说明书应包含产品的性能、结构、适用范围、安装使用说明、产品维护和保养方法等。
骆汉生认为,关于医疗器械说明书中是否缺少关键的技术维修信息,这需要进行监督检查。还应出台更具体的实施细则,并加强监管力度。
与此今年以来,国产化进程在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呈现出加速态势。正积极推动国产医疗设备的发展,以打破进口设备的垄断格局,降低采购成本,让老百姓用得起高质量的医疗设备。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考察上海一家医疗设备公司时明确表示,要加快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降低成本。几天后,卫计委也发布公告,表示将组织优秀产品的遴选工作。这一动作意味着医院在采购医疗设备时的招标和申报环节将发生变化,更多优秀的国产设备将被纳入选择范围。这对包括GE、飞利浦、西门子等外资医疗器械巨头无疑产生了冲击。
外资医疗器械公司已经开始感受到压力。前述外资企业负责人表示,本土企业的迅速追赶让他们感到“对立”。在医疗器械市场上,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都在积极研发新产品,形成了一种竞争的态势。这场竞争不仅仅是市场份额的争夺,更是技术、品质与未来的较量。如何在这场较量中保持优势,成为外资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总体来看,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外资与本土企业、进口与国产设备之间的较量将如何发展,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