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曝美国“大品牌”保健品八成有假

近日,美国纽约州对四大零售商最畅销的78个保健品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令人震惊:有将近五分之四的产品标签存在欺诈行为,声称含有某些植物成分,但实际上并未含有,或者含有其他未知成分。一些所谓的草药片剂,竟被揭露只是米粉、芦笋和常见庭院植物成分的混合体。对于某些成分,对于有过敏反应的病人甚至具有潜在危险性。这一事件已经引起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高度关注并展开了调查。

这一消息对于众多消费者和保健品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消费者报道》就此次事件专访了食品工程博士、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科学松鼠会成员云无心先生。

云无心先生指出,尽管美国对食品药品的监管被认为是严格的,但保健品(在美国被称为膳食补充剂)并不在严格监管的范围内。美国的膳食补充剂管理采取的是“备案制度”,产品上市并不需要经过FDA的严格审批。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由厂家自行评估并通知FDA备案。虽然美国对食品药品的监管严格,但在膳食补充剂的管理上,FDA的权力相对较弱。此次事件可以说是这种备案制度存在的弊端之一。

针对此次美国保健品造假事件,不少人对国内的相关保健品产生了疑虑,担心也存在类似问题。云无心先生提到,无论是大蒜素、银杏素等“植物精华”类产品,还是其他保健品,都不推荐消费者购买。对于国内的热销产品,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消费者在购买时应保持警惕。

国内有不少消费者通过代购购买国外的保健品产品。云无心先生认为,这种现象存在的基础是消费者对国外监管和品牌的“信任”。即使是国外市场,保健品的监管也并不严格,存在山寨产品的风险。

对于国内有人提出的放开保健品管理、采用类似美国的备案制度的观点,云无心先生表示担忧。他认为备案制度的目的并不是解决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或真实性问题,而是通过放松监管、依靠企业自律和市场选择来解决监管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这种制度可能带来虚假宣传和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的问题加剧。

那么,普通消费者应该如何看待保健品呢?云无心先生建议,如果因为身体状况或生活方式的原因,难以从日常饮食中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那么适当地补充一些缺乏的成分是可以的。但指望从保健品中获得额外的“保健功能”甚至治病防病,并不现实。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应去正规药店购买最普通、最平常的产品,不必追求昂贵的外国品牌产品或通过海淘购买。

在美国,保健品市场同样火热,但消费者需要理性看待。哪种保健品卖得最好并不容易一概而论,但消费者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虚假宣传所迷惑。理性消费,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在浩瀚的商业宇宙中,美国的膳食补充剂市场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星球。每年的销售额高达几百亿美元,是众多美国人日常保健生活的一部分。在这块市场中,维生素和矿物质、鱼油等类别占据着显著的位置,它们是许多家庭不可或缺的“健康守护者”。除此之外,其他的植物或动物提取物虽然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但也同样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美国的膳食补充剂市场有其独特的运营方式。在这里,产品的宣传不能过分夸大其功效,一切以事实为依据。消费者在购买时更加理性,不会因为商家的夸大宣传而盲目购买。加之这些补充剂的价格相对较低,对于美国人来说,它们更像是一种日常消费习惯,而非一种奢侈品。美国人对待膳食补充剂的态度更加理性。

最近关于云无心检出问题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消费者报道》提出的问题是:这次事件将对美国保健品市场带来哪些影响?在我看来,短期内涉事产品及其相关商家确实会受到一定影响。但美国的消费者相对成熟和理性,他们对产品不合格甚至召回已经司空见惯。市场反应并不像某些地方那样强烈。毕竟,消费者的需求是这类产品存在的根本。一段时间后,市场应该会恢复稳定。

在这一事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被检出的主要是提取物类的补充剂,而其他销售量大的种类并未受到影响。这也意味着美国的膳食补充剂市场并非整体出现问题,而是部分产品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质量控制。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次事件也是一个提醒,提醒他们选择产品时要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关新闻推荐:在膳食补充剂市场的大背景下,我们还需要关注更多的行业动态和产品质量信息。比如,关于新型膳食补充剂的研发进展、市场的动态以及消费者的反馈等等。这些信息对于了解市场动态和做出明智的消费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健康、更加透明的膳食补充剂市场。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