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记者调查发现,社区医院在接纳外部医院的药品上存在“选择性接纳”的现象,这引发了一定的医疗安全风险。许多市民表示疑惑,为何不能充分利用社区医院的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呢?
一名孕妇的遭遇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前三个月需要保胎的孕妇,她因社区医院拒绝接受外部医院的药品而倍感不便。她表示理解社区医院承担了一定的医疗安全风险,但认为在医生水平和药物配备方面,社区医院仍有不足。她呼吁,在服务上应该更加人性化操作。
记者进一步调查了解到,市民普遍希望社区医院能够承担更多便利服务。在玄武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注射室里,患者们对社区医院的现状表达了不同看法。一些患者表示,对于感冒、发烧等小病,社区医院能够应对,无需前往大医院。对于社区医院是否应该承担代劳“挂水”服务,患者们的看法不一。
社区医院在接受外部药品的代注射服务上持谨慎态度。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表示,他们不接受皮试、抗生素类药物的代注射。对于患者自带的药品,他们也仅接受部分药品的注射,并建议患者最好在开药医院注射一天后再来社区。中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也表示,除了抗生素类药物外,他们提供代注射服务,但出于安全考虑,建议患者携带病历等资料。
各家社区医院的做法不尽相同,但负责人普遍表示,社区医院确实面临着医疗安全风险。一位曾在社区工作的医生透露了他们的担忧,每次为患者提供代注射服务时都提心吊胆,万一出事就要承担全部责任。他们在接纳外部药品时持谨慎态度。一些社区医院也面临着收入压力,希望患者能够就近享受医疗服务,但也强调医疗安全的重要性。
社区医院在接受外部药品的代注射服务上持谨慎态度,主要考虑医疗安全风险。市民们希望社区医院能够提供更便利的服务,但也需要理解社区医院的处境和担忧。未来,如何平衡医疗安全和便利性,将是社区医院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大医院输液压力繁重,寻求分流之路
昨日,记者踏足鼓楼医院,临近正午,所见输液座椅已人影攒动,一片繁忙景象。值班护士透露,高峰期一天竟有600多名患者在此输液,尽管输液室配备了25名医护人员,压力依然如山。而在南京儿童医院,输液室的状况亦是不容乐观,高峰时日输液人数竟达千余人。
对于患者自带药品,大医院往往持拒绝态度。一位专家表示,医院的进货渠道各异,有些药品需要特殊的冷链运输,否则易变质。若患者自带药品,医院为确保安全,通常会建议患者在医院购买药品并在医院输液。否则一旦出现药品问题,责任难以界定。
南京市卫生局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患者在大医院开药后到社区医院输液的规定尚不明确。他们指出,“外院带药输液”涉及多个复杂环节,如药品质量、配液质量、注射输液质量等,一旦发生不良反应,责任追究难以区分。从卫生主管部门的角度看,医疗安全是首要的。他们建议大医院尽量简化开药流程,并不鼓励患者自带过多药品。如需连续输液用药,最好携带处方医嘱到社区医院取药、输液。
政策的模糊性正是制定细则的难题所在。一刀切的禁止措施可能会给社区医院带来操作空间的问题,同时也不便于许多患者。但全面放开又可能导致社区医院难以承担医疗责任。患者在医疗需求和医疗安全之间的平衡点仍然难以把握。尽管学术团体多次研讨此问题,但仍未有明确的书面规定。
南京市卫生局强调,从患者的便利角度出发,社区医院在面临特殊患者需求时,如行动不便的患者,应提供服务并尽最大可能帮助患者。但在提供服务的必须严格审核药品质量、执行相关医疗流程以防范事故发生。医院相关部门需审核药品的原始材料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护士也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确保意外发生后的责任追溯。
专家建议,是否可以出台一个免责条例,对各类情况作出明确规定,以减轻社区医院的压力,同时也保障患者的权益。当前,“外来药水不给打”的现象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由于法规的不明确,社区医院在是否提供代注射服务上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这种现象也反映出当前医疗环境中医院对于责任的谨慎态度。
对于患者而言,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是更为安全的医疗模式。患者在医院开具处方后,可以选择在社区购买药品并进行输液。这一模式的推广仍需政策层面的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也期待相关部门的进一步动作,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