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犹太社区与阿拉伯社区之间的紧张关系逐渐加剧,暴力冲突和恐怖袭击不断上演之时,英国于1947年12月4日做出了决定。定于第二年的5月15日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这意味着周边五个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犹太人的宣战进入了紧张的倒计时状态。对于哈加纳和伊尔贡而言,这163天后,他们将面对的不仅仅是散乱的阿拉伯民兵,而是正规军,来自埃及、约旦、叙利亚、伊拉克和黎巴嫩等国家。
双方的差距悬殊至极。从人口对比来看,巴勒斯坦境内的犹太人仅约65万,数量仅为阿拉伯人的一半。当把周边五个阿拉伯国家的人口考虑在内,犹太人的人数更是降至不到阿拉伯人的3%。
地理位置方面,大部分犹太人都居住在靠近地中海的狭长地带。一旦战争爆发,这种地理位置将成为军事策略上的重大挑战。敌人可以从三个方向轻松包围他们,而唯一不被包围的一侧则是茫茫大海。这使得犹太人所处地形犹如诺曼底滩头阵地。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犹太人居住区深陷于巴勒斯坦内陆,他们将被阿拉伯人包围。其中,耶路撒冷是最大的犹太人居住区之一,居住着十万名犹太人,占巴勒斯坦全部犹太人口的六分之一。
从军事装备的角度来看,犹太人的准军事组织哈加纳只有2000名职业军人,加上预备役也只有三万多人。武器资源匮乏,仅有的一万支和两千支,平均每三人才能拥有一支。重型、火炮、装甲车及反装甲武器几乎无从谈起。相较之下,五个阿拉伯国家拥有数十万的正规军,并配备了飞机、装甲车和火炮。
本-古里安面临巨大的压力,必须在163天内解决人员招募、武器获取和资金筹集的问题。在这关键时刻,果尔达·梅厄挺身而出。她只身一人飞往美国,面对严寒的冬季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带着微薄的10美元,只为给巴勒斯坦犹太人筹集资金以抵御即将到来的战争。筹集资金的任务艰巨而紧迫,至少需筹集到2500万美元。梅厄深知此次前往美国的任务艰巨且重要。在她之前的多位代表虽然向美国犹太人发出了捐款请求,但并未成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美国犹太人对世界各地犹太人的无休止捐款请求感到疲惫不堪。二战结束后,美国的战时繁荣经济逐渐下行,自身也面临经济困难,捐款的意愿自然降低。刚刚从美国回来的财务主管卡普兰汇报称,来自美国的援助不会超过500万美元。
本-古里安焦急不已,要求卡普兰再次前往美国筹集资金。然而梅厄拦住了他,说服了这位领导人让自己代替他去美国筹集资金。到达美国后,梅厄得知两天后将在芝加哥举行美国犹太联合理事会的大会。尽管她的朋友劝她不要在芝加哥浪费时间,因为大会成员并非都是犹太复国主义者且日程已排满,但她仍然决定尝试。她给美国联合犹太人慈善会会长蒙托尔打了电话寻求帮助。幸运的是,蒙托尔为她安排了第二天的演讲时间。在芝加哥的演讲中,面对全美最有影响力的犹太人群体时梅厄没有退缩。她坦诚地讲述了巴勒斯坦犹太人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们为生存、安全和独立而战的决心和勇气。她说:“我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世界各国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一部分建立一个犹太国家我们必须为生存而战为安全而战为我们在这里所拥有的一切而战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为犹太人的荣誉和独立而战。”她的演讲充满力量与情感赢得了在场观众的支持和同情为巴勒斯坦犹太人争取到了宝贵的援助和希望之光。你们中的很多人曾经亲临过巴勒斯坦的土地,你们中的更多人早已对巴勒斯坦的年轻人有所了解,知道他们是如何坚韧不拔的一群人。我与这一代年轻人并肩走过二十七个春秋,自以为已经深入理解了他们的精神内核,然而现在我才发现,即便是我也未能全然洞悉他们的心灵深处。
在那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用行动定义了坚韧与勇气。就在不久前,有三十五位年轻人,因为缺乏交通工具的支援,他们毅然选择徒步穿越山路,前往解救一个被围困的村庄。他们明知道这条路会经过阿拉伯人的村庄,清楚自己所面临的危险,但他们依然义无反顾。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国家最优秀的年轻人,然而命运却让他们全部牺牲,一个都没有能生还。我们从一名阿拉伯人那里得知,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与上百名阿拉伯人战斗了整整七个小时。其中一人,弹尽粮绝时仍紧握石块,以石块为武器,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今天,我想向你们传达一个信息:巴勒斯坦犹太人不会屈服。如果有武器在手,我们就用武器战斗;如果没有武器,我们就用手中的石块战斗。我要让你们知道,我们的信念坚定如铁,我们愿意为了家园、为了民族而牺牲一切。
我远赴美国,不仅仅是为了拯救巴勒斯坦的70万犹太人。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已经失去了600万同胞。如果只为了这区区几十万的安危就劳烦全球各地的犹太同胞,那么我们似乎有些自私。然而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如果巴勒斯坦的70万犹太人生存下来,那么犹太民族的未来就有希望;如果这70万同胞被屠杀殆尽,那么在未来的岁月里,犹太民族可能会消失于这片土地。
战争已经打响,每一个巴勒斯坦犹太人都深知这一点。我们回想起过去的历史——1921年、1929年、1936年的阿拉伯人,以及过去几年中欧洲犹太人的悲惨遭遇。现在,我们清楚地看到,我们将在几个月后建立一个新的犹太国家。
但我们也清楚,这场战争的代价将是巨大的。我们已经失去了300多位优秀的年轻人,未来还将有更多。无论敌人如何强大,我们的信念都不会动摇。然而信念无法面对敌人的枪炮,我们需要力量、需要支持。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信念去抵挡敌人的炮火,同样地,没有炮火的支撑,信念也将变得脆弱。
现在是我们为明天做准备的时候了。机遇就在眼前,我们能否抓住它?我们能否确保那些在前线坚守的战士们不会因物资短缺而失去阵地?我们能否确保巴勒斯坦犹太人不会因缺乏物资而失去坚守家园的勇气?
我们没有支援,但我们拥有全球的犹太同胞。我相信美国犹太人跟我一样深知形势的危急。我相信他们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我们度过难关。我知道筹集资金并不容易,但我亲眼看到巴勒斯坦人民的决心和牺牲精神。他们不仅捐出了金钱也捐出了鲜血。我知道你们中的很多人跟我们前线的人一样焦虑你们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如果身处巴勒斯坦的话。
让我们借用二战时期的口号来结束我的发言:毫不夸张地说巴勒斯坦犹太人将会在内盖夫战斗将会在加利利战斗将会在耶路撒冷周边战斗并且一直战斗下去直至胜利或者消亡的抉择在我们手中美国犹太人有能力决定胜利者的归属这个决定必须尽快做出不能拖延不能等待不能再三个月后追悔莫及现在就必须做出决定当梅厄在台上演讲时台下的听众被深深打动许多人纷纷捐款甚至有人为此去银行办理贷款以帮助前线的人们随着夕阳的余晖洒满天际,果尔达·梅厄的故事在财富的传奇与信念的力量交织中走到了新的高度。在这一天的尾声,她已经成功筹集到了2500万美元。这位犹太女子的奋斗之路,起步虽微小,但却坚韧如铁,展现了人类在追求梦想和目标时的无尽力量。
之后,梅厄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开始了全国巡回演讲之旅。每一天,她都要面对众多的观众,讲述她的故事和愿景。她的声音如同春风般温暖人心,她的眼神燃烧着坚定的信念。无论走到哪里,犹太社区都对她报以热烈、慷慨的回应。她的演讲如同一股暖流,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人们愿意为她的目标付出努力。
当时间的指针划过1948年3月的天空,这位只带着10美元踏入美国的犹太女子,已经成功地筹集到了惊人的5000万美元。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数字,相当于沙特阿拉伯在一年石油收入的三倍。她的成功故事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传说,她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果尔达·梅厄的名字不仅代表了她的个人成就,更是代表了信念的力量和坚持的精神。她的故事鼓舞了无数的犹太人,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重建自己的国家,实现自己的梦想。她的勇气和决心感动了全世界的人们,让人们看到了信念的力量和人类的精神面貌。
在长达数十年的奋斗和付出后,这位名叫果尔达·梅厄的女性最终在岁月的洗礼下成为以色列的第四任总理。她的名字和故事被载入史册,成为了永恒的记忆。她的故事成为了人类精神面貌的写照,让人们看到了信念的力量和坚持的精神能够创造出怎样的奇迹。这是一个关于勇气、决心和信念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梦想和成功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