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料酒加醋可溶解一次性餐盒 吃盒饭或变成吃饭盒

导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饭菜吃不完,用一次性塑料饭盒打包带走;外卖订单也是用一次性塑料饭盒盛装。你是否曾想到,这些看似方便的一次性塑料饭盒,在遇乙酸乙酯(料酒和醋的生成物)后,会瞬间溶解,而我们所摄入的可能不只是食物,更有塑料饭盒本身。今天让我来为您揭开这个秘密。

我曾亲眼目睹PS塑料饭盒在倒入乙酸乙酯后,底部瞬间溶化的情景。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类型的塑料饭盒在遭遇乙酸乙酯时,表现出了不同的反应。PP一次性塑料饭盒底部变软变薄,无标识一次性塑料碗发生物理扭曲,发泡塑料板被烧穿,PS一次性塑料透明饭盒则底部溶化。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当我们吃着这种盒饭时,究竟吞下的是食物还是塑料饭盒?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真相。记者进行了实验,采购了市场上常见的一次性塑料饭盒,并发现它们在遇到乙酸乙酯后,有的竟然会瞬间溶化。对此,化学专家指出,烹饪中使用的料酒和醋产生的就是乙酸乙酯。当我们将含有乙酸乙酯的饭菜盛放在一次性塑料饭盒中时,饭盒的塑料很可能会被迁移到食物中,最终被我们摄入体内。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进一步了解这个问题。单先生最近就遇到了一个令他困惑的问题。他带着打包的四盒菜回家后,发现一次性塑料饭盒的底部变得有些软,与打包前的手感完全不同。他怀疑是不是塑料饭盒溶解在了饭菜里。单先生上网查询后,发现很多网友都有类似的经历。他们纷纷提出疑问:“一次性塑料饭盒遇油溶化”、“一次性饭盒遇醋溶化”、“常用一次性塑料饭盒致癌”、“打包引发食物中毒”等说法让他越来越担心。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吃的盒饭究竟包含什么?是食物还是塑料饭盒?

通过调查发现,“三无”塑料饭盒在市场上的情况十分普遍。这些一次性塑料饭盒的材质五花八门,有的标有“PS”,有的标有“PP”,有的只是没有任何标识的普通塑料盒。在抚顺路批发市场餐厨用品批发部里,这些一次性塑料饭盒被大量出售给餐饮酒店。这些塑料盒的质量却令人堪忧。它们通常只有简单的塑料袋包装,没有任何生产信息、成分标识或QS标志等必要信息。它们的价格十分便宜,但来源不明、质量不可靠的问题却让人忧心忡忡。这也引发了人们对塑料饭盒安全性的质疑和担忧。

那么为什么这些塑料饭盒会变软呢?经过专家的解答我们知道这是因为它们可能遇到了有机溶液如乙酸乙酯等高分子有机物导致溶解、溶消或迁移现象发生专家指出这可能与我们烹饪过程中使用的料酒和醋有关因为这些物质会生成乙酸乙酯而这种物质会对塑料产生溶解作用。因此我们在使用一次性塑料饭盒时要格外注意避免使用在高温或含有有机溶剂的环境下以防止塑料饭盒被溶解迁移到食物中给我们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同时我们也要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确保市场上销售的一次性塑料饭盒质量合格安全可靠以保障我们的健康和安全。一次性塑料饭盒背后的秘密:乙酸乙酯与塑料的化学反应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佳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我们日常烹饪中常用的料酒和醋的主要成分乙醇和醋酸,反应后会生成乙酸乙酯。这种物质,又称为“醋酸乙酯”,在我们日常烹饪中,常被用来让饭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这种香味背后却隐藏着一次性塑料饭盒的秘密。

王教授指出,乙酸乙酯是一种有机物,具有破坏高分子材料如PS、PP等的能力。当我们使用含有乙酸乙酯的料酒和醋与廉价的一次性塑料饭盒接触时,会发生化学反应,使塑料中的物质迁移到食物中。这无疑是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

为了验证这一理论,记者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从抚顺路批发市场采购的几种常见饭盒,在遇到乙酸乙酯溶剂后,发生了惊人的反应。透明“PS”饭盒在接触到乙酸乙酯后,瞬间溶化,发出“嘶嘶”的声音。不透明的“PP”饭盒虽然反应不剧烈,但在长时间接触后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无任何标志的白色塑料碗同样未能幸免。这些日常看似普通的一次性塑料饭盒,在遇到乙酸乙酯后,瞬间变得面目全非。

专家担忧,有机物的复杂性使得我们对一次性塑料饭盒的成分了解有限。当这些饭盒与乙酸乙酯、油脂等接触时,可能会产生其他对人体危害更大的物质。记者从市工商部门获悉,早年盛行的发泡塑料饭盒因含有有害物质,在我国已被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

山东检验检疫局检测中心专家王建华透露,欧盟对进出口食品中的塑料迁移量有着严格的限制。在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中,对于一次性塑料饭盒的塑料迁移量并没有明确的限制标准。

专家提醒市民,一次性塑料饭盒虽然方便,但大多数属于是成本低廉的劣质餐盒,甚至是再生塑料餐盒。这些不合格的饭盒中含有的工业碳酸钙残渣、重金属、石蜡、苯等毒害物质,一旦遇到高温、高油、乙酸乙酯等,容易使毒害物质转移到食物中。应该减少或者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这一系列的发现警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也可能隐藏着潜在的健康风险。在选择方便的我们更应关注食品安全的每一个细节,保护自己的健康。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